民国三年拾圆都哪些?
1914年,民国政府决定统一币制,颁布了《国币条例》及其实施方法,规定以银为本位货币,铸行钱币。 为了适应币制改革的需要,南京造币厂于1914年12月试铸了面额为十元的主币,俗称“袁大头”;同时,还根据意大利设计师乔治的设计制作了一批三鸟图案的银币,作为“袁大头”的辅币。但不久由于多种原因该币未能进入流通领域。 1915年下半年,由法国人设计图案的“双旗币”和“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先后铸造生产,但并未流通发售。 1916年初,四川军政府接到中央命令,开始大量仿铸“袁大头”。后来,其它各省也相继铸造发行,直至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这种货币在市面上广泛流通。 “袁大头”共有四种面值:壹圆、中圆(伍角)、贰角、壹角。其中,壹圆“袁大头”最值钱。目前,流传下来的最多的就是这种。
除了以上几种,还有极少量袁世凯像中华民国十八年壹元,此币铸额极少,传世更稀,尤显珍贵。 除上述几种外,还有一些伪币、劣币等,这些假钞多由地方军阀、国民党溃兵、汉奸等伪造,既无面值,也不标注年份,多为伪满、日据时期或抗战时期所铸造。这些假钞一般不易分辨,但通过仔细观察,还是能够发现其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