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时期用什么货币?

苑帆柔苑帆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史中,有很多朝代割据,也有很多外族入侵,虽然政治不稳,但是文化方面却有很多融合。时至今日,中国已是世界上的大国之一,而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所以我们的题目“中华民国用什么货币”要追溯到1912年。

公元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国号“中华民国”。至此,继辽、宋、金、元、明、清之后,中国又出现了一个以汉族为主要民族主权的统一政权。而那个时代的中国的主要民族有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56个民族。当时的中华民国继承了清朝的货币体系,所以当时的货币以银元为主。

公元1912年我国第一次铸造了纪念银元——“中华民国开国纪念银元”,俗称“大头”。此后民国13年(1924年)又铸造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开国纪念币”,面额也是壹圆。这种纪念币上有“国旗”“五形旗”和“五行字”的,而“赤旗”与“五星”则是红色。

从1928年开始,国民党政府整顿货币业,没收了福建、广东沿海地区的日伪银庄,没收了京、津、沪、汉的四家日伪 Banks(银行)的货币发行权,禁止金银流通,实行纸币统制,大力发行“法币”(又称“洋元”)。法币是由中央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和浙江、江苏、河南、广东四省银行共同发行的纸币。

这时候,我国主要的币制是银本位币和金币。银本位币是以银为贵,金币是以黄金为国家债务的担保,两者都是免费的现金,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兑换。而到了1935年11月,国民政府颁布《币制改革实施办法》后,我国实行了银本位与银锭本位制。同时规定,无利息和损失地收回所有银币,对藏有剩余银币者,按每枚银币10元兑换法币。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废银”政策。至此,中国的银元制度被彻底废除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