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候钱上的冯票冯是谁?
钱,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纸币,它是用来进行兑换商品的一般等价物,钱在当今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进行任何东西的购买都是需要用到钱,在以前也是因为有了钱的存在,才让人们对交换产生兴趣,为了便于交换而发明了钱。
钱作为我们日常物品及交换一般等价物的工具,从古至今都有不同形式的存在,而且在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变化,在以前,钱更多的是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换,直到拿黄金作为标准物来交易后,才有了钱这一名称。并且,大家知道钱上面印什么样的人像呢?有很多人都表示钱上面是印的帝王将相,或者是古代有名的才子佳人,其实,这些钱币上都印有当时社会中对自己国家有重要意义的人,那么,大家知道冯谁吗?谁又在民国时期的钞票上出现过呢?
冯非是指民国时期河南省洛宁县的著名义士,冯非幼年丧父,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由于其母忍受不了寂寞和贫困,携孤子改嫁冯德龙。冯非随继父姓冯,取名冯德祥。长大后,又随母夫家姓,名张德祥。冯氏祖籍河南省洛宁县底张乡东陈庄村,因家贫,三岁即离家谋生,十二岁时拜洛阳名家习武。他聪敏好学,天资颖异,过目成诵,苦练武艺,人称神童。
十四岁在天津与人争渡,失足落水,昏迷半月苏醒后,即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洛神赋》、《唐诗三百首》等。更奇特的是,他失足落水后,周身溃烂,难于起床,即假寐于榻,心游江外,竟至三日三夜,觉来全然痊愈。此事在洛阳传出后,郡王张镇言其孝友无双,欲以女妻之,冯氏以有母在,不敢逾规辞。母氏改嫁之后,他随母亲夫姓,更名张德祥。
二十岁只身逃难到陕西凤翔府,遇豪强凌辱,愤极无以自伸,摘束带吞铁锤而自杀,被邻居搭救而未死。此后,更奋身游学于陕西、河南诸地和湖北、湖南间。
冯家在广东时,冯非的母亲与继父因事被家乡拘捕,冯非回家救母,手刃复仇,母得释。此后,冯氏隐居陕西终南山中,不见宾客。1927年他游幕扬州,为妓女李桂仙养伤,与女相爱结为夫妻,继又被浙江盐商雇佣为保镖,护送盐车至汉口,遭奸人暗算,被斧斩下肢,仍忍痛击杀数人,得以脱险。从此,冯氏云游各地,1938年秋天,死于河南范县。
冯非生有九子一女,子曰:“义士不嫁女子于家,即舍吾母而欲绝其宗。”冯氏遗骨无存,连无名冢也无存。1985年5月,洛宁县史志办公室和张村镇人民政府在张村镇东陈庄村北的万安山上为冯非立了纪念碑,冯氏“勇武怀义,疾恶如仇,行侠有方,好施乐助,聪颖绝俗,技击绝伦”等优秀品德得以传颂。
他的一生经历有很多都非常的出人意料,让人震惊,例如,他在14岁的时候甚至可以背上《洛神赋》,并且非常灵活的运用,他20岁的时候学会了游泳,但仅仅只是两天,他可以为一位女性而手刃复仇,也可以为了救自己的母亲而与仇人结仇,他更可以在身中数刀后重创无数仇人后而突围出重围,这些为人所不能及的事情都是由他来做到的,所以,大家想知道这样的一位人,为什么在民国时候钱上都有他的照片呢?
那是因为,1949年的洛宁县发生了巨大变动,当时,冯氏后代人为维护洛宁人民合法权益,毅然参加了新中国公安工作。冯非之子张凌云在保卫洛宁的斗争中牺牲,冯非在外的孙子冯印川也参加了由县委书记彭仲伟直接领导的“工作队”。冯氏一门毁家纾难,为国捐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为此,新中国为洛宁冯氏一家树碑立传,冯氏被洛宁人民誉为义士仁勇、替天行道、行侠仗义、不畏强暴的楷模。在洛宁解放的第二年,即1950年1月5日,洛宁县人民政府遵照豫人民政府人民抚恤令第26号颁布的《洛宁县革命烈士优待条例》,对张凌云、冯印川等14人为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褒扬烈。同时在县城内八景堂东边大门内建成“冯氏义烈祠”。1964年将冯氏义烈祠的祭田拨给县烈士陵园。1985年5月1日在冯非诞生地东陈庄村东建“冯非纪念亭”。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大家知道为什么在民国时期钱上都有冯票冯的名字了吧,因为他实在是太受人尊敬了,他的故事到现在都还在世世代代流传着,大家都非常的尊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