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的色根?
一、定义 什么叫"色根"呢?简单地说,就是颜色聚集的地方叫做色根,就像树的根一样,故此得名. "色根"是判别翡翠真假的一项重要标准,当然也是判别翡翠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表现 因为翡翠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有色的部分往往不是整块都有,它常呈丝状或点片状分布,而且与无色部分交界的地方常常比较明显和清晰。这就是所谓的“色根”了 “以色根为界,色根以外的部分称为‘底色’;色根以内的部分称之‘有色根’” 在种质相同的翡翠中,色根越清晰明显的,其颜色越深,价值越高。反之就越低。 有色部分的形状不同,所形成的色根的形状也不同。通常来说,色根有“点状”“线状”“片状”三种形式。
(1)点状 这是翡翠中较常见的形态,由于色源小,分布也较为均匀,故而被形象地称之为“点状”。 (2)条带状 这种状态下的翡翠,它的颜色呈现条带状,且分布不均匀。 (3)斑状 顾名思义,这种状态的翡翠,它的颜色就如同斑点一般,大小不一。 三、成因 关于色根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目前比较有权威的解释有四种。
①在翡翠形成的过程中,由于矿物晶粒间的排列方式不尽相同,而使得一些绿色被包裹在一个或多个晶粒之间,因而被孤立开来,成为我们看到的色根。 ②矿床在形成过程中,原生色花被围岩、浸染岩或其他夹层所隔离,当这些矿物遭受地质作用影响发生破碎后便形成了如今见到的点状的色根。 ③翡翠受自然外力的风化作用,使得翡翠表面产生裂隙,绿色沿着这些裂隙深入翡翠内部逐渐集中形成色根。
④翡翠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外界物质的侵入,导致原本均匀一致的翡翠产生了差异,从而形成了颜色分布不均匀的色根。 四、辨别技巧 和很多玉石一样,翡翠的造假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因此,我们在购买时就需要多加小心了。下面小编就来教教大家如何鉴别有无色根吧~
第一种方法:测密度 如果一块玉的密度小于3,那极有可能是假的!我们可以用专门的测量玉器密度的工具--比重计来测试。
第二种方法:照水晶 如果手边没有水晶,可以用玻璃代替。将翡翠放在玻璃上,如果是真货的话,会呈现一种隐约的影子透出来;如果什么都没看到,说明这块翡翠是假的 第三种方法:掂重量 可以试着用手掂量一下,真的翡翠手感会比较沉,而人工处理过的翡翠拿手上会非常轻。 第四种方法:看抛光面 抛光好的翡翠看起来非常的光滑平整,像镜子般亮堂堂的。而假翡翠的表面会显得暗淡许多。 看色根的时候需要将翡翠的颜色和底子的颜色区分开来看,并且要仔细观察翡翠中有没有其它的杂色掺杂其中,如果有,那么这块翡翠就有可能是假的!因为天然翡翠的颜色都是自然的过渡,不可能出现色块或者色带的情况哦!
五、色根与颜色的关系 虽然色根是判定翡翠是否A货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它却不能完全决定翡翠的价值,因为翡翠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其是否有色根,还受到颜色、种水等众多因素影响哦~ 比如同一块原石切割出来的两块翡翠,它们的种水上会有很大的差别吗?有的哦!种水更好的翡翠价格自然就更高啦。还有同一块翡翠,颜色深浅不同,价值也会相差甚远哦 所以小伙伴们,可不能只盯着色根不放哟~毕竟,一块翡翠的价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