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字绣印刷本值钱吗?
民国初期的木版水印古典文学图书,是印刷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保存文化瑰宝的一种最聪明的办法。没有电影电视网络等大量复制保存信息的方法,只有最朴实无华的原版古籍能在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中流传。
现在的印书手段最先进的水印技术也无法复制古籍的原汁原味,特别是那些古代文人书稿的珍贵手稿,有的寥寥数笔,有的脱稿于酒后,更有那些饱学鸿儒满腹经纶的绝命文笔,这些手稿无论手书还是墨笔都是极其珍贵的,一旦流传于世便成为无价的国宝。
民间自有民间的力量,为了让更多的人们看到更多的古籍古籍,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空间的束缚,能更多地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些热爱古籍的民间人士收集了散落在民间的木刻本,石印本,铅印本等古典文学作品,不惜重金收罗,进行复制整理,使这些古籍能更好的为广大人民服务。
这些纸本很多印刷质量不佳,甚至粗劣不堪,内容也不全,有错字和漏字,对文学造诣不高的普通人大有妨碍。而一些重要的文献典籍由于年代久远,纸料易破,或者损毁严重,流传至今已是不易,需要好好地保护起来,这些对于文化保存以及后世研究都极为重要。
于是一些精印本出现了,将一些毁损严重的古籍进行校勘整理后重新印行,弥补文献之缺失,尽可能让古籍得到较好的保存,更好地传承文化。其中的校勘整理主要是依靠古代典籍的注疏及宋代的类书,尽量做到音义详明,不讹不妄,严谨朴实,简而言之就是将古代文献整理归纳并将其公布出来。
这些雕版印刷的文字典籍,在历史上比电子文档更具有历史的真实感,因为它是活的东西,能呼吸,会说话,有血有肉,有形有色,有寒暑易节,有花草鸟虫,有悲欢离合,有云卷云舒。
每一本书都有他的历史,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作者奋斗一生的心血,这些书籍记载了作者的一生,记载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阅读书籍除了让我们获得专业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书本我们可以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通过这些文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那个时候的情感、境遇、生活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