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天香的印刷画有价值吗?

于曜滟于曜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国色天香,这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很多不是很了解此画的人不知道它真正的由来,今天,就让小编为大家揭晓。

这个故事还要从唐太宗说起。

相传,在唐朝,有一个叫做吴卷的朝廷重臣,他的花园里有一种极有韵味的牡丹,花开时节,天香国色,见者皆为之心荡神摇,百赏不厌,唐太宗知道后,便骗吴元泰说,我这里有一幅画,是杜工部写的,你拿去看吧。吴元泰看后,非常喜爱,但回到家后又觉得不是滋味,因为画得并不是自己花园中的牡丹,而是一幅芍药,于是有一天就在长安的街上买了几个很普通的牡丹花种,栽在花园里,第二年花开时节,牡丹开放,争奇斗艳,非常娇丽,远远望去像天边的彩霞,蔚为壮观,唐太宗知道后,特地下令将花园中的芍药尽皆除去,从此,国色天香的牡丹便在长安城内广泛流传。

天香国色,灿烂奇丽,这是牡丹的最美之处。

而提起印刷画,很多人又觉得十分神秘,因为一般人很难看到印刷画的过程。

说起印刷,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生活中处处充满印刷,我们课本的作业本,书籍,报纸等等等等,都是由印刷而来的,但很多人对印刷其实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今天,就让小编为大家讲讲印刷的过程。

一、把要印刷的图案或文字复印在玻璃或硫酸纸上,再刷上一定量的清漆或厚浆型油墨,晒版,把有印刷图的玻璃或硫酸纸放进刻好的凹版里面;然后把带有印刷图的铅板放进灌好墨的凹版里,再放上稿纸,用锤子打;每打一下,铅板就会把印墨转移一批到稿纸上去。

二、版与纸的重量对比,每平方米纸重200克,而板重50~80克。在打好的铅版与纸的对折后,如果印墨在纸上的图案清晰,无折皱,无漏印,就是好的铅版。如果不清晰,有重有轻,或留有手印,都是不好的。

三、套色就是按原稿色彩设置两个以上色版覆印。

四、印刷品质量的好坏,主要是由油墨、承印材料及工艺技术决定。

看完以上这些,大家对印刷的过程,以及印刷画的由来是否有了一些了解呢?从明朝开始,便有了“画册”这个名称,“画册”一词最早见载于明宣德三年(1428)南京户部尚书胡杞的谏疏中:“图书者,画册之名。”从那时起,画册作为一种独特的画种,开始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但如今,市场上名贵的画册大多是由“印刷画”形成的。那些被著名书画家或者名人使用过的作品、作品上的书画家印章、名画上的题跋、引首,是画册价值的重要参数。

对这样的“印刷画”,大家的看法各不同,有的人认为,这样的《清明上河图》不过是一张纸,一个宋代普通人家的窗户,一个卖饼老人的背影,一副扁皮下酒图等一些现代普通人的市井生活图,这些都不值什么钱,因为这些在原著里都有。有的人则不然,认为这些《清明上河图》都值得几百上千元一张,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画面精美,属于精品画,而原著本身价值几千元甚至更高,这些精品画自然价值不菲。

那么这样的印刷画有没有价值呢?有的,虽然说这些人所作的《清明上河图》很多都是照猫画虎而已,没有多少真正的艺术成分,但毕竟他们也是费了很多功夫的,也是艺术家的心血和劳动,就算是艺术品,那也是艺术品的低级形式而已,但终究也是艺术品,这样就把“国色天香”印刷花了,就算是去掉那些低级的艺术成分还剩下什么呢?什么都没有了。

在此,小编不是反对艺术家对《清明上河图》等名画进行再加工,而是担心有些人滥竽充数,只是简单的加工,并没有多少很深的艺术造诣,那还不如大家在网上自行浏览一些名著的影印本呢,那样更加生动形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