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二年孙中山是谁?
1924年3月4日,孙先生在北京逝世。国丧期间,全国一片哀声。23日,京、津各法团发表公述,吁请国民政府将1925年定为国丧一年。5月5日,先生灵柩离京,12日运抵南京,迎祭者800万余人,平均每日16万人。5月16日,丧礼举行,国民政府成立治丧委员会,董必武等38人为成员,总理遗著编纂处编辑家书记。30日,先生丧葬事宜毕,灵柩暂厝于金陵陵庙。6月1日,中华民国国葬礼成,3日,公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5月16日,首都各团体在明孝陵举行国葬式,17日,国民政府将先生遗像悬于中央大礼堂,每日有人向像献花,直至抗战胜利。同时,武汉、上海、重庆、天津、广州、北京、东北各特别市及海外各国均有公祭和国葬举行。海内外革命党人、政要、人民深切哀痛,共赴丧仪,尽哀尽礼,国际国内各界同情,无不加哀送祭,史称“国丧”。
在日本,东京地方裁判所于1925年12月4日开会,判决1923年9月1日发生的“大角事件”中日本公民大角中经等4人的谋杀罪名成立,即日处决。消息传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连开三次会议,议决向日本政府抗议,并拒绝接受东京地方裁判所的判决。12月8日,国民参政会、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颁布“国民宣言”,号召“全国国民总动员,反对中日合约签字”,“否认日本对于中国之神权支配”。同日,国民政府文告全国,斥责日本天皇“庇护加罪于中国之人,蹂躏中国之主权,残杀中国人民,不顾国际公法及外交仪式,如是者再三,恬不为怪”。12月13日,国民参政会议宣布对日绝交,召回中国政府代表,停止“中日文化亲善条约”,褫夺日本国士勋位,驱逐日本侨民,停止中日通邮、通航。国民党的对日政策已基本形成。12月16日,国民政府颁布制裁日货令。19日,广州各厂总工会举行罢工,抵制日货,20日,上海日商纱厂、皮鞋厂工人也在这一天罢工。国民政府成立取缔日货征收委员会,发动民众以抵制日货,并没收日货。
在江西,12月13日,孙先生第二次回赣庆贺南昌建造总理纪念塔落成典礼,14日下午离南昌返上海。16日,江西各校学生联合会举行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并抵制日货,发表对外宣言,“绝交日本,排斥中国卖国贼”。此后数日,南昌各工矿、铁路、码头工人同时罢工,拒绝运日货上船,查抄日货,“凡日本制造的货品,一律没收”。19日,政府以电令饬各县知事,“凡日货栈、日商货物一概封闭没收”。20日,在赣州成立了没收日货委员会,21日,各地焚毁日货,成立没收委员会,22日,国民党员陈群在赣州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赣州区党部”。总之,江西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轰轰烈烈的驱日运动,实属全国之冠。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为什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