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有叫古山一画家吗?

丁敏珺丁敏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翻查了一些古籍,没有发现“古山”这个地方,也没有发现“古山一”这个名字。不过,我发现了一些关于他的记载。

林风眠——这位曾担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即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前身)校长兼教授的中国现代著名艺术家,青年时曾随著名画家曾广莆学习中国山水画。

曾广莆,字古山,又号十峰、天放。江西临川人,约生于清代同治七年(1868),卒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擅长山水,兼花鸟、人物。从师李鱓(1686~1756)、华喦(1682~1762)、沈铨(1734~1821)等,吸取了诸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画风:“笔墨疏放,人物、花卉、翎毛无不精妙”。曾广莆的作品曾受著名学者、文学家廖平,著名书画家谢无臣、曾友舟等推崇。

1928年2月,因浙江艺术专科学校急需书画人才,林风眠接受时任校长曾世英的邀约,携妻带子从上海迁至杭州该校任教。

林风眠,字凤鸣,别号三薰堂主、春睡哲学家等,生长于广东梅县。幼时家境贫寒,曾给有钱人家当杂役、伙计,却利用各种机会为文人献书画、读书画,终于拜著名画室为友,开始系统的绘画练习,并得到官府和各大世家赏识。1919年秋,林风眠携新作到上海卖画为生。在此期间,他创办“解放画社”,吸收社员50多人,影响很大的《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即出自该画社成员之手。

1924年,林风眠在北京创办“东方学院”,聘请著名艺术家李叔同、陈师曾、梁启超等任导师。学院虽然只存在了两年,但林风眠“兼容并蓄”的艺术主张与实践已广泛传播。1925年冬,林风眠应蔡元培之邀,出任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年仅22岁的吴大羽创办的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1926年9月4日,32岁的林风眠被浙江省省长公署委任为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此时,日本入侵我国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爆发。林风眠立即率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生员工和国画大师黄宾虹等奔赴上海,捐献书画稿100件,筹得3.6万元捐给国民政府,支援抗战。林风眠还亲拟校章,确定学校方针:“灌输基本知识,培养专门人材,注重艺术理论之研究,力觇国际艺术之发展,适应当代生活之情态。”

1928年2月26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举行开学典礼,33岁的林风眠正式出任该校校长。为发展艺术教学,林风眠以美术为主,兼设音乐、舞蹈、文学、哲学等课程。

另外,他还十分重视产教结合。在艺术院校师生毕业时,林风眠令其创办分校,从事教学实践。同时,还举办各种画展,推售作品,使学校得以维持。这些创举使艺专在困难中崛起,逐渐发展成为具有高等学历和学位教育的学校。

林风眠在担任艺专校长兼教授的8年时间内,为国家培养了部分专门艺术人才。同时,他还进行大量的创作和理论著述,在中国美术界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1936年7月28日,国民政府高等教育部颁发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改制学院暂行办法》,将艺简改为国立艺术学院。此时,林风眠已应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之聘前往上海,专任该校教授。

1937年“七·七”事变后,林风眠与蔡元培、王云五等人联合全国15家民间团体发起组建了“救亡艺术协会”。后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批准,于8月10日在上海成立了“救亡画社”。1938年2月25日,“救亡画社”举行了第一次画展,社员捐赠作品413件,获利2.5万元。3月1日,这笔佣金全部缴入“战地巡回服务队”专用。

1940年3月初,“救亡画社”改组为“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被推选为理事的林风眠为该会举办了一次展览会,展示73位作者95件作品,所得2.4万元酬金悉数捐给了“西南文化委员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