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大衣扣值钱吗?

郜丙灿郜丙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寒冷的冬季里,穿上一件大氅一定会给人增添色彩。它那宽松的衣摆可以遮盖住人的行动不便,而宽大的帽子又能很好地护住人的头部。大氅在很多人眼里是御寒盛装,虽然它宽松笨重,却十分时髦保暖。那么,你知道曾经风靡一时的民国三年大衣扣现在值钱不呢?

由于受欧洲影响,男装逐渐放腰身,裤脚收小。长袍马褂因不方便,逐渐被束之高阁。国民政府的成立和西化教育制度的确立,更使接受西式教育的一代人形成开放和革新的风气。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宣扬“新生活运动”,并获蒋中正批准。穿国货、戴帽子、剪头发、禁鸦片、禁淫戏等“新生活”的每条每条都被当作一个进步现象在社会传播,尽管有它消极的一面,但这个“运动”确实影响了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从生活到思想的理念。新文化运动和“新生活运动”使传统的观念受到猛烈撞击。男人们的衣着开始西化。

1929年南京诞生了中国第一座西式西服厂。1932年广州开纪元西服社。之后上海、和武汉也纷纷效尤。于是,中式大氅就逐渐退去了历史的舞台。当人们回顾20世纪20到30年代中国近现代化这段艰难曲折的历史,就会洞察中国历史的深层动因。

其实,从历史的发展看,凡是禁的东西,必然要让它流行。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国门逐渐打开。外国的奢侈品争先恐后地在中国上市。而此时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也刚刚超过一千元。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多数国民的生活水平只及当时美国人均国民收入的1/10。于是,中国人开始崇拜西方的奢侈。禁的东西已不再值得去禁。只是那时,中国尚没有名牌意识,消费习惯也还浅,西方名牌服饰根本无法立足。

到了1993年,中国提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后,中国人开始消费自己民族的品牌。但此时,外资品牌已利用中国人崇拜西方奢侈的心理,大肆在中国攻城掠地,并很快占据了中国的市场。西方品牌服饰的中国本土化过程只需三四年时间。而在当时,中国民族工业花几代人的时间也只实现了一步。

1997年8月香港回归中国后,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空前高涨,国货运动在内地各城市蓬勃兴起。此时的中国民众,虽然尚不能全面理解民族工业所应具备的基本内涵,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国人,已开始清醒地认识到洋货在中国逐渐丧失市场,民族品牌正开始以其独有的魅力一步步地走进国人的生活。

那么,从以上的发展看,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需要西装了。尽管世界名服的样板仍在日本。但中国人在其骨子里并不崇拜日本人。反之,日本人对西装的崇拜可能是在“二战”之后,那时日本人正欲洗刷侵略中国的历史。其实,从中国人的血统看,他们崇拜的是西方人,尤其是金发碧眼的德国人和俄国人。但中国西装的制作范本应该是中国兵服。因为兵服最得体,也最能显示人体线条。而西装因为过于紧裹身体,在动作时总是不太方便,特别是在一些关节的活动中。现在,虽然中国人还在穿西装,但已不是最好的选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