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戴一峰是谁的高徒?

古栩维古栩维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第一次知道戴一峰这个名字,是看到他的行书作品在启功先生的书法课堂上被评价为“这是谁写的啊,这么丑”。 当时我是如此震惊于这个“丑书”的行书,能够被启功先生骂这么惨(虽然可能启功也是开玩笑居多),于是特意去搜了这一幅作品来看,果然是很丑。不过后来再细看,这种“丑”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这幅作品是用章草书写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而启功先生最推崇的章草是东汉张芝所创,要求“笔笔到位而又潇洒自如”、“字字成文而不呆板”。但显然这位“丑书家”并没有做到这些,他的字过于方折,笔画之间太过挤迫,所以看起来就不那么美观自然了。 后来我知道了戴一峰这个人是因为有一次逛书店的时候看到了一本很奇特的书——《王羲之王献之晋行草特集》。翻开以后发现里面收录的晋代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行草作品清朗俊茂,非常优秀;但往下翻了几篇后发现里面的行草书竟然越来越差,到最后几篇简直可以称为“丑书”——笔画臃肿,字形畸变,就像小孩子学写字乱涂乱画一样。于是我好奇地翻了这本书的后半本,发现在书名页上写着“江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戴一峰编著”。

自此之后我每次去书店看到这一套书都忍不住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古代书法史会强调“取法乎上”,因为太丑的书体真的没有人想学!当然这套书中也有一些不错的作品,比如其中收录的王羲之《姨母帖》、王维《青莲花颂》、苏轼《寒食帖》等,都是公认的佳迹。但是一旦涉及到晋代二王的行草作品,这套书的质量就直线下跌。 后来我查了一下戴一峰的资料,发现这果然是一位奇人。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理论家与鉴定家。他13岁进入南京艺术学院学习书法,得到傅抱石的真传,毕业后又考入中国书法研究所,跟随欧阳中石先生继续研习书法,从此开始平步青云。他不仅担任过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而且也曾经担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江苏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等职。

据说在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他去敦煌旅行,不料却在那里遇到了外国间谍,这个人是苏联情报人员,他暗地里收集了中国大量的文物和书法资料。当这个间谍被逮捕后,他提供的线索里就有戴一峰的名字,理由是“一个姓戴的书法家曾经去过那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