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银钱吗?

漆舒优漆舒优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有啊。

清代有两种重量单位,即两只(两斤)和钱文(铜钱)。1644年清朝入关后,就将明朝的英镑一两改为清朝的50钱。也就是说,1两白银等于50钱。那么50钱又等于多少文钱呢?50钱等于1吊(千)文。也就是说,1两白银等于1000文钱。

此后,铸造铜钱就以此为价。但老百姓在买卖交易时,又何必说50钱或1000文钱,既麻烦又不好看,干脆就把“50”写作“伍”,把“一千”写作“白”,以便书写方便。

钱文即钱上的文字,分为两个字、三个字和四个字三种。其钱文内容和排列也有一定规律。历代钱文都有表示钱轻重和币值的单位,如“通宝”、“元宝”等。一般情况下,都是右起第一字为阳文,第二字为阴文,第三第四都是阳文;但也有特例,如“咸丰元宝”钱文就是左起分别为阴文、阳文、阳文、阴文。

钱文排列方式也有不同。有的铜钱钱文从上而下排列,左右无曲笔;有的从上而下排列,但左右有明显曲笔;有的大钱周围有柱足,钱文往往就写在间隔部位;也有在小巧的钱上做垂直排列的。

虽然清代官方文书上仍使用“两”作为重量单位,但在民间交易中,尤其是铜钱交易中,已经无人使用“两”而为“斤”所代替。

所谓“斤”,其实就是“百两”。它来源于枚,即古时的量词。多少枚为一斤。《孟子·梁惠王(上)》:“五肉凡五枚,为上樽,礼器也,至于黍稷,乃礼轻者也。”而“百”字是指的数量多,是虚指。所以一斤实际上不是重量为100两,而是喻指数量多。因为一两为10钱,所以民间便用“一斤”代指“一百两”,又因为一两白银大约相当于600文钱,所以民间便用“一斤”代指6000文。

银两是银锭和白银碎屑的总称。银锭称银块,银元称银角子。由于银两在货币制度上都规定有成色,所以各朝各代的银两,虽然样式不同,但都具有同等的含金量。

从明代开始,白银不仅是货币,而且也是财政的主要支柱。明代政府每年税收中银两约占50%,清代稍低,亦近50%。银两在财政上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它在铸币制度中的主导地位。在清代,铜币、银圆与银两并存,而流通最主要的仍然是银两。

清代的银两,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

流通银两。其主要品种有:户部银两(又称“规银”)、广西银两、云南银两、广东银两、江苏银两、徽州银两和四川银两等。清代的每两重量从44●45──54●45不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月,清政府公布“钱币四条件”,裁撤清银行,改归商办。宣统二年(1910),集股54万多两,在上海设立“大清银行”,归商贸理财总局管理。

官铸银两。此银两是财政部统一铸造的银两,又称“官银两”。它包括:镇平官银两、宝德银两、宝文银两、宝广银两、宝福银两、宝文安银两、宝宣银两、宝昌银两、宝川银两和宝新银两等10种。当时,规定直省政府有铸造银简(即银元)的权利,其原料为纯银,成色不低于900‰,由户部监制。

铸币银两。清政府开始铸行的银圆形兑兑钱,重量有2钱、4钱和8钱等多种,后因币值低,改铸银元,重量改为7钱2分。1900年(光绪26年)始铸新疆铜币,后又铸造了1两、2两、3两和5两四种金币。

外国银两。如英国银两、荷兰银两、法国银两、西班牙银两、奥地利银两、俄罗斯银两和日本银两等。

铸造银两。如咸丰元宝,重量有50钱、25钱,10钱和5钱等多种;同治通宝有30钱、20钱和10钱3种;乾隆元宝8钱的较多,5钱和3钱者亦有之。

这里主要指的是户部的平银,也就是库平银。另外还有仓平银、宝平等,都不属于通行的铸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