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铜佛像有价值吗?
从年代上来看,辽代(907-1215)距今已经约千年左右,属于古代文物中的“远古人造物”,其历史价值是不言自明的;其次,从类型来看,该座佛像是佛教艺术中的雕塑艺术品,与新疆吐鲁番博物馆所藏的同一时期的泥塑佛像(见图二)相比,在造型上更为精致,制作也更为精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第三,从现存状况来看,该件艺术品基本完整,虽然由于时间久远表面有风化的迹象且有一些残缺,但基本上可以辨认出原貌,属于比较难得的辽代艺术品;第四,从材质来看,该座佛像是典型的琉璃佛(即覆钵式塔基上的佛像),在中原地区较为罕见,而东北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却多有发现,这或许与契丹人来自东北有着一定的关联;第五,从工艺技术上来看,整座佛像由黄铜铸成,表面经过精心的打磨,光泽度非常好,同时由于使用了合金工艺,整座佛像显得格外厚重而且富有质感。
当然,这件作品也有缺点和不足之处——由于年代久远,背光部分已失去原貌,须弥座上的花纹也被磨损得不太清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目前学界对于辽代的文物定级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辽金两代应该归为“宋元时期”,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这两个朝代应该单独列出来成为一个时代,我个人的观点介于二者之间,认为辽代还是应该单独列入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朝代。从文物的等级划分来看,这座雕像属于“一级文物”。
除了上述以外,此件的收藏意义还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一是填补了东北地方史研究的领域空白。众所周知,东北地区在中原政权统治相对薄弱的时期往往充当边塞或藩镇的角色,而在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又常常被忽视,从而导致了这片古老土地的学术研究一直以来都存在着“缺环”的现象,而像这件器物这样完整地反映辽代社会生活面貌的文物就更是难得一见。因此这件文物的出土对于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辽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色王朝,它由鲜卑契丹人所建立,在政治制度、户籍管理、法律等方面借鉴汉族文化的同时保持着本民族的诸多特点,尤其在宗教信仰方面受到汉传佛教的影响很大。这件文物的出现无疑向我们展示了辽代人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让我们对这个曾经存在的特殊历史时期有了更加立体真实的认知,这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大有神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