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币五大天王有收藏价值吗?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纸币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当时,中国在战火中尚未完全复苏,经济和金融秩序处于一片混沌之中,在如此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钞票厂于1953年开始印制第二套人民币。2018年2月1日,网络上出现了“中国人民银行将停印分币”的消息,据说这是1999年1月1日停印分币的再度流通。虽然后来经证实为假消息后,分币涨价的消息不胫而走,各大论坛和藏市出现了大量出售“81年五分币”“81年两分币”等的消息。一时间,是否应该趁机入手“分币”,成了广大网友和藏友热议的话题。
据了解,1955年,我国开始发行和使用第三套人民币,同时,由于第二套人民币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容易识别,被停止使用。为了便于在市场流通,1957年,我国又发行了正面图案印有数字的贰角、壹角、五分和二分硬币。所谓“分币”,就是从1957年到1964年,由我国国内制造的分币。由于我国铸造分币的历史只有短短几年,但在国内尤其是南方地区使用相当广泛,存世量也比较大,所以,“分币”并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
虽然如今的分币已没有什么价值了,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和行将退出流通的前几年,分币的流通规模很大,不少公众都把分币当作普通金属材料来使用,使其遭受了严重摧残,存世量也因此大减,价格也随之大幅上扬。
具体来看,在1977年以前,我国分币流通量减少,存世不多;1977—1985年,我国使用铝镁合金材料制作分币,质量减轻了,但流通量增大,这个阶段的前5年比较好,最后一年(1985)因政策原因较之前几年稍有逊色;1986年和1987年由于我国铝生产量增加,分币改用铝铜合金,质量有所回升,但流通量又增大了,这个阶段两年差不多;1988—1992年,分币的质量一直不错,这个年代后五年较之前几年要略好;1993—1999年,分币质量明显下降,这一阶段81年2分和5分、80年2分、85年2分和5分等比较常见;2000年以后,我国停用分币,分币成为流通币的绝唱。
总的来看,分币的收藏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品相收藏。由于分币长期处于流通状态,好的品相极为难得。物以稀为贵,好品相的分币自然而然有了很高的价值,甚至拍出18.4万元/枚的新闻。二是号码收藏,即编一个号,按号给钱。这种收藏方式至今仍不被行家们看好。三是评级收藏。2005年7月中旬,上海康泰极公司首次评级出售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币(第二套)邮票原版真迹,卖出了比较高的价格。另外,天津和北京的一些邮币卡店也做过此种评级交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第一和第二套人民币中,还出现过“万元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