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的作品都有哪些?

南琪雯南琪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吴冠中是当代中国艺术界无可置疑的泰斗级人物。在油画和国画的中西之争中,他一直是一位积极探索和实践者。吴冠中先生对中国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对于中国艺术的启蒙和推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在2008年初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30年艺术成就”人物。

《野草》是吴冠中先生于1976年创作的,画面表现了雨后天晴的原野,雨后被雨水打湿的草原在阳光的照耀下,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艺术家用细腻而率真的笔触,尽情地去勾勒每一片土地和每一株小草。他将对大自然生命本质的由衷体悟和热爱倾注在其中。画面色调和谐,笔法细腻,景物描写生动逼真,是新中国成立后艺术精品中难得的经典之作。

1976年,在创作《野草》之后,吴冠中又创作了一批具有强烈个人特色和艺术思想的作品,如《春雪》、《玉屏》、《长江三峡》等。这些作品在当时的艺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震动,是“文革”后中国艺术界的开山之作。在1977年他应邀到纽约访问期间,他为《纽约时报》画了一幅大型广告《长江三峡》。画面中,奔腾不息的江水、宏伟壮丽的山峰,都呈现出一股“天人合一”的神秘气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写意精神以及对大自然的歌颂和咏叹,都在这幅画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吴冠中在谈到自己的艺术创作时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凡是艺术品,不管古今中外,都有一个共通的道理和规律”,他主张“中西合璧”、“洋为中用”。在吴冠中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完全的西方化,也看不到完全的中国化,而是中、西兼收并蓄,最终形成了极具吴冠中个人特色的艺术形式。

《樱花小溪》作于2004年,可以说是吴冠中的又一扛鼎之作,不仅体现了吴冠中的艺术思想,而且集中体现了其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在艺术思想方面,吴冠中曾提出“风筝不断线”、“笔墨等于零”、“形式是作品的骨架”等主张。在《樱花小溪》中,无论从艺术手法还是画面意境、构图形式上,都有对这些主张的体现。

“风筝不断线”理论是对吴冠中艺术形式的总体概括,他把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比作飞在天空中的风筝,而艺术家的审美理想、价值观和思想情感等则是连接风筝与大地之间的那根线。艺术思想贯穿于艺术形式中,二者不可分离,艺术形式不可脱离思想的内容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樱花小溪》便是这个思想完美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它将点、线、面融合在一起,用抽象的手法表现出日本樱花在春天盛开的景象,那开得密密麻麻的粉红色樱花,仿佛一阵风吹过,那娇艳的花瓣便会漫天飞舞,这景象是如此的灿烂、热烈、富有生气。画面上部被大块的留白打破,表现一泓清亮的溪水静静地蜿蜒流过。整幅作品在画家纯熟的色彩把握和笔情墨韵中,洋溢着春日的盎然生机。

吴冠中认为,中国画中的“笔墨”是实现画面效果的手段,而不是艺术创作的目的。只有“笔墨”与作者所要表达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思想相融合,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笔墨”。而“笔墨”一旦脱离了这些内容,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笔墨本身是“等于零”的。在《樱花小溪》中,作者用传统的中国画材料和表现手段,通过点、线、面的表现手法,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与探索完美的展现出来,这便是“有内容、有思想”笔墨所创造的“有意味的形式”。

“形式是作品的骨架”,一幅作品的形式是实现其审美理想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条件。作品的内容需要通过形式来表述和实现,只有形式与内容相吻合,才能保证作品的艺术魅力。《樱花小溪》在形式上主要以点、线、面构成视觉元素,通过点的密疏、线的粗细、面的大小实现形式的秩序。同时,在色彩上,作者将冷暖色对比,将有色调与无色调、纯色调与复色调的对比并置一起,使画面形式产生节奏感,产生诗意。

除此之外,在审美趣味上的体现,吴冠中是致力于发扬东方美学精神并进行现代性转化的画家。他所表现的自然风物和山水草木,都蕴藏着东方人独有的诗情画意。《樱花小溪》既洋溢着东方的情怀和格调,又具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美和意味美,呈现出一种崭新的美学图式。

在题材的拓展方面,吴冠中的艺术打破了西方油画和中国画的题材、审美趣味和表现理念的桎梏,在笔墨、色调、构成、块面、抽象、意韵等方面进行探索性地尝试和实践。他将“点、线、面”以及纯色调和复色调等西方现代艺术手法,与中国画的审美传统和笔墨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中,不断自我否定,自我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面貌。

吴冠中先生在艺术界所作出的探索和实践,对于推动中国当代美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对中国艺术创作的执着态度,值得每一个有志于中国艺术实践的中国艺术家学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