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什么时候值钱?
翡翠本身是很值钱的,问题是,你买的起么 首先来说说现在市面上的翡翠,一般来说分为A货、B货和C货三类,其中A货又可分为天然翡翠和人造翡翠(又称B货),而C货则是指染色处理的翡翠。这里要说明的是,无论哪种类型,真品的翠性都是存在的,也就是说,用专业的灯光进行照射的话,天然翡翠或是人造翡翠的“翠性”都是比较明显的。 而假翡翠中,以B+C货为最多。这种造假方式是将劣质玉料经过化学药品处理以后,使其变得晶莹透亮,同时再填充进入颜色,以达到假翡翠的目的。由于制作成本极低,利润极其丰厚,所以这类假的翡翠通常都以次充好,到处贩卖。
当然,分辨真假翡翠,除了一看亮光照,二看翠性外,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鉴别: 一、听声音 用小锤子轻轻敲击手镯,发出清脆声音的,多为真品;如果声音沉闷,则为假货。 二、测硬度 可以用牙齿测试,也可以用刀器挑拨。硬度高一般为真品;若硬度低,容易被磨损而使表面光泽减退,则可能是仿制品。 三、看色泽 真的翡翠,其光泽明亮耀眼。而假的翡翠,虽然也光泽夺目,但色调过于均匀,似乎没有一点层次感,如同镜子一般。另外,在阳光下细看时,真翡有天然的色彩变化,而假翡的色彩显得过于浓重艳呆板。
翡翠之所以有“有市无价”的说法,是因为翡翠自身的价值是难以准确衡量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放弃对翡翠真假和优劣的分辨。一件翡翠饰品的定价与该件饰品的翡翠品种、颜色、光泽、透明度、雕工质量、大小、形状、厚薄、有无裂纹、是否带金镶嵌以及产地、购进渠道,甚至是是否带绿皮等等因素有关系。
翡翠的颜色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按照色彩学“三间色”过渡变化原理,翡翠分为绿、蓝、紫三色系,在这三色基础上可衍生出各种色调不同的颜色。绿色系主要包括祖母绿绿、菠菜绿、苹果绿、秧草绿、葱心绿、浅绿、灰绿、豆青绿等;紫色系主要包括紫罗兰,又叫椿花紫,以及红、粉、茄紫等;蓝色系主要包括青、湖、蓝花等。在实际中,上述颜色可能以复色、过渡色的形式在一件翡翠饰品上同时出现,使得翡翠的色彩变化多样。
在翡翠的价格构成因素中,颜色的优劣影响最大。颜色的四个评判标准影响了翡翠价格的高低。一是颜色的纯正程度,越纯正越浓郁的绿色,其商品价就越高。二是颜色的均匀度,颜色分布越均匀,商品价值越高,“色满水足”的翡翠饰品十分难得,所以十分昂贵。三是颜色的鲜阳程度(即所谓的“阳绿色”),越是鲜亮、俏丽的绿色,商品价值越高;四是颜色的饱和度,所谓饱和度指颜色的饱和性和饱满度。越饱和,饱和面积越大,其商品价值越高。
在实际鉴定中,必须将颜色的四个标准综合考虑,才能正确评价颜色的优劣和价值的高低。如果一件饰品有二种以上颜色出现(也称为复色翡翠),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以其中最优颜色的90%计算,再根据另一颜色的优劣程度给予适当增减,增减幅度不大于30%,一般取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