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块钱是多少银元?

谢昌成谢昌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28年前后,国人的生活水平如何?根据许乃波所著《家世陈迹--绍兴旧日生活印象》可以找到些答案。此书为作者父亲手写日记复印件。日记里虽然只录下日常生活片段,但却是研究绍兴当时市况的珍贵资料。

1928年11月5日日记中有一则“酱价暴涨”的记载:“酱价历春暴涨,初时每公斤二角,近来增至四角、五角,近又闻有涨至一元的,而货仍不足。”从绍兴到上海,原先只需要二角铜钱(合0.2元人民币),此时已经涨到4~5角,还没有货。到1929年初,绍兴已经有酱园把价调整到1元一份。这个价格,已经和当时绍兴城区中上等居室月租金相等,甚至还要高。

1928年12月28日有“入钱母”一条:“中市钱店今日入目银三十六元,以三十七岁积谷,合每月食米三升七分五厘,鸡鱼肉盐皆不必需,清贫如洗可也。”又1929年1月10日“入钱二百五十文”,“购面粉二秤,咸菜三篮”,20日“往何桥探母,买肉一斤。”23日“入油鸡子一百个”。这些记载中,“三十七岁积谷”意为37年没吃白米饭,过简易素食生活。

1928年12月31日,有“入酒二十斤”,“此冬末春初,酿酒最适之时,以四、五两酿一斤,计用十二两,用缸一,三日可开。”1929年1月11日“市酱仔鱼三尾”,同日“将豆腐烘干,为二十块”。2月2日“入市豆粉丝一小捆,黄豆约二斤,可作粉丝二斤,比前人远甚。古人一担丝,今只半担”。

1928年“三·八”妇女节,鲁迅曾给许寿裳写信说,想送花圈给在北京的宋庆龄,但花费太多,只好作罢。信中有句“今日过节,而家道中落,举箸为之悲”。可见当时鲁迅家庭经济也已中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