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块钱值钱么?
我们上学时候都学历史,那时候还是课目呢,叫经济生活,讲人民公社,讲集体经济,讲合作社,讲生产队,就是没讲怎么一回事。一打听,就说那时候还是孩子呢,不懂事。于是只好望文生义,按照那时候的语境去理解,觉得那就是一个小集体,相当于现在的村委会,生产大队似的那种。怎么啦?好像有什么不对,再问,就说那是“大集体”,生产队,公社一样。
现在好了,时代不同了,改革开放30多年了,该是解释那时候啥意思了吧?不是,还是不明白,问朋友,说他们懂,叫“社”。我说管他什么社呢,还是不明白?问他懂不懂“人民公社”是什么意思。懂,他说当然懂了,不就是联合起来实现共同富裕嘛。我说对喽,我原来认为就是联合起来搞活经济呢。
还是不明白怎么回事,上网查,有人说:“人民公社”过去有个别称叫“公社”,是公社化运动时的称谓。“生产资料公有制”。“公社社员的地位最不自由”。当然,也有明白人,说得比较浅显易懂:人民公社曾是农村最普遍实行的生产方式。“大集体”、“小集体”都是,“大集体”可能包括几个“小集体”。公社是一个行政单位,和现在的一样。生产大队相当于生产管理区,生产队是生产单位。
好像有点明白了,又有点不明白。可不能怪我看不懂,真事儿,不信你可弄一篇以前报纸杂志啥的,找找看,上面都是那么叫的,大集体,小集体,生产队里还有中队(民兵组织),分小队,在公社都有对应的称谓,生产大队,大队部,生产小队。而且,公社下面还有公社(地方),生产大队下面也是(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
回过头来看民国的一元钱,看他的正面,中间是徽仁堂中药号膏药,右边是专治膏药,左边是宣统三年,下面是奉元儿。再看背面,是一家药房,有鹤寿堂药号,地址是天津南门里大街,并盖着那个时代的堂印。
接下来问一句,你知道现在的一元钱都是统一人民银行发行,以前呢?在清代,那是属于地方政府发行,例如津、渝、沪等大城市都有自己的银行,自己发行的钞票。在中华民国时期呢?那就五花八门了,有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生产合作社银行,中国工业银行,中国水利银行,中国邮币银行等等等等,而且每一家银行,乃至各个省、市、甚至县,都有各自的银行,发行各自的钞票,那是名副其实的钞票时代。
有意思的是,很多银行用动物作商标,如中国农民银行的标签是一只耕牛的雕塑,中央银行的标签是盘绕的龙,中国银行业的标签是一匹骏马。而最妙的是中央合作社银行(后来改名中央生产合作社银行)的徽记是一枚古钱的造型。为什么?含义很深哟,因为生产合作社就是农村合作社的经济组织形式,这个含义就不用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