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何朝宗仿品?
根据瓷器发展脉络的掌握,在瓷器胎釉、色彩、造型、图案纹饰等几个主要特征的掌握,以及年代风格、制作特征、器型器款几个次要特征的掌握,综合判断瓷器的时代,同时,结合历史年代及当时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即可作出比较准确的鉴定结论。
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由于高岭土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及瓷石瓷土配方的合理配合,使得瓷器质量有巨大提高,胎壁从雍正时期的均匀致密,乾隆时期的厚薄适中,直至清代后期越来越粗糙。特别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粉彩瓷器出现“玻璃白”,形成白地粉彩纹饰,同时釉下珐琅彩瓷也开始出现,为乾隆时期彩瓷发展带来崭新风貌。嘉庆及以后,受市场经济和“太平盛世”的审美观影响,粉彩瓷器纹饰出现华而不实的现象。清代后期道光时期,瓷器制作质量明显降低,纹饰出现繁密的习气,官窑瓷器显得平庸,粉彩、古铜彩瓷,以及“道光瓷器”成为这一时期瓷器的重要特征,清末民国仿道光风格的瓷器屡见不鲜;清代同治时期,粉彩瓷器色彩暗淡,粉润感很差,瓷器质量低劣,官窑瓷器粗糙,民窑瓷器制作粗糙;清代光绪时期,青花瓷器由淡雅转暗淡,粉彩瓷器粉润感稍强,官窑瓷器不如民窑瓷器,图案题材有写实风格,官窑瓷器图案显得刻板,缺乏生动感;民国时期粉彩瓷器质量远不及同治、光绪时期,图案具有写实风格,人物形象往往粗陋古板,仿古瓷器盛行,以仿乾隆、道光瓷器为主,也仿同治、光绪瓷器,但质量较差。
清代雍正乾隆时期仿明代嘉靖、万历款式瓷器也颇为流行,其中,明代成化青花开光花卉纹罐被清朝宫廷仿制最多。清朝宫廷仿成化瓷器不仅器型种类数量大,且制作精致,釉面光润,釉里红色成红色或橘红色,彩料浓艳,具有明成化瓷的审美特征。
清末民国时期瓷器仿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瓷器者都有,其中仿清代同治、光绪、民国时期民窑瓷器较为流行,仿清代晚期器物往往质量低劣,纹饰造型古板。特别是清末民国仿清代宣德、成化、雍正瓷器,往往粗制滥造,色彩火气重。
清代光绪后期以来,民窑瓷器仿官窑瓷器之风盛行。清末民初至五四运动前后,民窑瓷器开始仿造新器型,民国时期瓷器仿新纹饰如“双龙”、“双凤”、“寿字”、“团龙”等,成为这一时期瓷器风格和审美趣味的新变化;民国初期民国仿康熙青花瓷,其装饰风格为写实风格或图案化风格,民国中期民国仿民国初期及民国早期官窑瓷器;民国末期民国仿造民国中期风格、民国晚期风格、民国末期时期风格和现代风格;现代仿清代晚期风格、民国晚期风格、现代风格、新中国初期风格、文革风格、新时期风格等。民国时期瓷器仿品数量很大,其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式样繁多,包括器物仿古风格有清代康熙、乾隆瓷器风格、清代晚期风格、民国早期风格等;纹饰有清代康熙风格、清代中期风格、清代晚期风格、民国风格等;青花色彩仿明代成化青花,也有清代康熙风格、嘉庆风格等;粉彩有清代道光风格、民国早期风格、民国中期风格、民国晚期风格、民国末期风格、现代风格、新时期风格等。
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民国时期仿清代晚期瓷器较为流行,特别是民国初期,“太平盛世”审美观影响及市场经济的影响,粉彩瓷器出现华而不实的现象。另外,民国时期粉彩瓷器仿清代嘉靖、雍正风格较流行。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一周年,景德镇瓷器瓷器厂家专门生产了一批双耳瓶的孙中山纪念瓷,瓶饰孙中山先生立像,下系绶带及“天下为公”四字,并有“纪念中山先生就任总理一周年”及“中华民国三年甲子”款;另一式在瓶腹部两面开光内绘孙中山像。这些瓶造型挺秀,釉质温润细腻,制作精到,是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景德镇制景德镇制陶瓷纪念的珍品。民国中期孙中山像瓷质白地,釉上黄彩青花,在瓶身的正中绘孙中山先生肖像图案,画面生动逼真,栩栩如生。民国末期景德镇瓷器厂家生产的孙中山先生肖像瓷瓶纹饰,绘在瓶身正面中部绘孙中山先生立像一尊,像下方绘有“天下为公”,侧面写有“纪念中山先生就任总理一周年”,背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年甲子”,瓶身青花釉里青花釉,釉面光洁,瓷质精良,纹饰悦目。
民国时期仿的清代康熙瓷器风格,康熙时期的瓷器制作严谨规范,做工考究,以康熙瓷器造型、釉彩艺术及制作工艺,都代表了中国制瓷艺术的顶峰。在当时的国外,其作品影响远及海外,有着在中国、日本、南洋以及欧洲、非洲、北美等地的路易斯安、北美洲等地的收藏家都藏有康熙瓷器。民国时期景德镇瓷器厂家对康熙时期瓷器模仿生产,生产仿康熙青花青花釉里红的瓷器,胎体厚重坚硬,图案纹饰以淡雅著称,色泽古朴。特点制作精细,在民间占有相当大影响力,民国瓷器中,尤其受到中产阶级阶层百姓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