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没有官窑?
关于清代有没有官窑,历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认为,清三代是有官窑的,只是没有明代宏丽而已,格调相对较低,缺少精品。第二种观点认为,清三代没有真正的官窑,瓷器的产地只在江西、福建。
为清代官窑正名的专家认为,虽然明代官窑瓷器已经不复存在,但清代官窑其实一直延续下来。明末清初有“天朝官窑”之称景德官窑。清中期还有与皇宫内府的御窑厂相对的一个官窑,是为地方官进贡而烧的,或由地方官买办理解进贡,或由内府造办处采集样稿加工入库。这些瓷器均以官烧供奉,精工丽器,不饰花彩,以素雅简洁的样式,表达崇雅简约的宫廷风格。这为清代官窑瓷器奠定了风格基调。
清代晚期,当封建专制发展到顶峰时,官窑瓷器也更加极尽奢华。从审美情趣上看,乾隆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景德镇官窑瓷器生产虽然还有宫廷风格,但已开华丽典雅之风,并注重装饰;当时在官窑瓷器上还出现了诗、书、画、印、字、词、帖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代的官窑瓷器既继承了明代官窑瓷器的优秀传统,又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清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习俗,同时,也是清代社会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的反映。尤其是康、雍、干三朝,是清代官窑最鼎盛的时期,品种丰富、工艺精湛、造型离奇、釉彩绚丽、精美绝伦。
从器型来看,清代官窑主要生产碗、盘、杯、碟、罐、壶、瓶、荷叶杯、炉、尊、灯、屏等。其中,瓷胎牡丹、婴戏图、太平有象、娃娃枕、竹节足套、洋菊瓣形杯、棒锤釉、镂孔瓷、黄地绿龙、粉彩鹅、珐琅彩等,都是乾隆的代表工艺。
从纹饰来看,清代官窑以花鸟、山水人物为主,还有篆书、隶书、书法、吉祥图案、历史故事等。其中,书法和画在瓷器上,可以说达到了极精细的高度。
从彩料来看,清代官窑有红、绿、蓝、绛紫、黄、泥金、彩笔、墨彩等。其中,仿哥釉、葡萄毛、虎皮斑、鳝血石、火瓷、五彩、粉彩、青花、胭脂、羊紫等,均是乾隆时期的创新之作。
从工艺来看,清代官窑有印花、雕花、镂空、剔刻、刷花、锤釉、泼釉、彩漆、熏釉、描金、贴花、压花、印款、瓷绘等。其中,竹节足套是乾隆时期的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