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临碑帖作品?

樊庚建樊庚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何绍基(1799-1863),字子贞,号东洲。湖南道县县人,嘉庆十六年(1811)举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官至四川学政,曾主讲润阳、长沙、金陵、崇汉等书院。

他的书法早年学颜体,后上溯北朝碑刻,学习钟繇、二王之迹,得唐人之爽健,而又出以遒劲浑厚。40岁以后,又得力于北碑,能博采诸家之长,兼取唐宋诸名家之长,而独树一帜。他的书法,对近代书坛有相当深远的影响。

何绍基一生勤于书法,广临博习前人之碑帖墨迹,兼师造化,从中汲取营养。他学篆书以《石鼓》入手,兼涉董、赵、颜、李诸家,并取法于碑版金石文字。其篆书融《石鼓》、吴熙载、邓石如各家写法而自创体势,笔画雄健,结体紧密,体势纵逸多变,别开奇踪。他的小篆清圆遒劲,在清代诸书家中,可谓别具一格,在篆书中独树一帜,堪称书法史上的创新之一。行书、楷书则分别融董其昌、颜真卿笔意,结体奇险,劲厚雄强,亦别具一格。特别是晚年小楷,用狼毫写字,圆浑遒劲,堪称精绝。

何绍基曾自称“余于书,未有是,亦无非”,在《东洲草堂碑跋》中,他又写道:“吾之书法比之明季诸子差足自立门户。”他的书法成就,除了天赋所赋,与其一生勤学苦练,博采众长是分不开的。他的楷书初学颜真卿,后转师隋唐墓志,得褚遂良字势,参以北碑之妙,波磔多变,别出新意。他曾说:“楷书不知隋唐,于字体之变迁不得其实”。认为掌握隋唐墓志字势,对于掌握楷书发展之源流极关重要。

何绍基行楷,主要从师颜真卿、欧阳询,融南北书法而成自身风貌,笔力奇峭、结字生辣,纵横奇宕,在乾嘉诸师中,已非所宗。其晚年,楷法更趋遒劲,“如鬼见愁”。他晚年自称为“清妃体”。

何绍基的小行书有黄庭坚、苏东坡之法,清遒峭拔、纵逸多变、古艳朴茂。行书是其习书之长,运笔自如,酣畅淋漓。他学苏字,得力最多,又能杂以他体。虽用笔遒美,似晋唐,而无多少媚习气。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