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高凡有哪些作品?
高凡(1908-1984),又名高凤桐,笔名凡士林,出生于天津。自幼喜爱绘画艺术,1923年考入法国天主教办的天津中法大学附属高中,1928年考入燕京大学心理系,同时跟随齐白石学画。
抗战期间,高凡到延安西北艺术工作团,从事美术创作工作和教学工作,在延安创作了一批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代表作有《减租会》、《农民夜校》、《大生产》等。
作品《大生产》 创作于1943年 绢本 112✘72厘米 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大生产》,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大生产运动的情景。当年延安军民一边坚持抗战,一边开荒种菜,发展生产,实现自给自足的行动,在当时的全国产生了深远影响。画面上描绘了军民齐劳动的场面。前景中农民开荒锄草。远处有扛着耕牛的军民,还有赶着骡马,拉着独轮车运送工具、食物的军民。画面中心是一面红旗,迎风飘扬。整个画面显示出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乐观主义精神。
解放战争期间,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队长,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宣传部美术研究员。作品《减租会》、《农民夜校》、《牛郎织女》,歌颂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压迫的英雄气概。建国后,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教授。
作品《减租会》作于1940年,103✘230厘米,中央美术学院收藏。《农民夜校》作于1942年,129✘85厘米,中央美术学院收藏。
抗日战争爆发后,高凡奔赴延安,参加了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为抗日救国而作画和演戏、编演了许多节目,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牛郎织女》作于1941年 纸本,121✘29厘米,作品体现了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的主题。画面上军民欢聚一堂,共同庆贺抗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高凡的美术作品,以人物画为主,兼及花鸟画,画风清新,朴实生动,表现人民生活,歌颂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作品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