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多鹤款竹雕?

鲁鼎泽鲁鼎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中期,仿制之风甚炽,有仿留青法的有仿高浮雕的,甚有仿制前朝名家的竹雕作品,但终归后人所仿与前人所刻自有判别之处,仿品总会流露出自身时代的气息。此外,清中期还出现一有趣之风,即不少款刻为“多鹤”的竹刻作品,由于器底款识刻有“多鹤”二字,故被称为多鹤款竹刻。因历史上未有与之相合的名家,所以对于“多鹤”历来颇有争议。此件竹雕即刻“多鹤”款。

多鹤款竹雕山子笔架,长18、宽12.5厘米。青筠之材,山石嶙峋。山子有三矮峰,大者立于左下,小者附于右上,中峰夹于其间。山峰间清流飞泻,汇成一池。池中立一短坝,水从坝顶漫过向右流去,汇入山脚水湾。岸上奇石错落,虬松斜出。整个画面生动有趣,刻工精湛,是精美的文房佳器。山子底部以刚劲有力的笔法阳刻篆书“多鹤”二字。

竹刻技法以高浮雕为主,又运用深浅不同的阴线刻表现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如高耸的山峰以高浮雕手法圆雕而成,山峰的阴阳面以深浅不同的阴线刻区分,坡脚及山石、水湾亦用不同的阴线刻手法区分。由于山子系“多鹤”款竹刻,所以雕刻刀法中不乏“多鹤”款竹刻的特征,如山峰的坡脚和水湾的底部皆以不甚规整的阴线刻表现其轮廓线,线条短小,近于直线,转折之处棱角外露,显得生涩稚拙,这与清代嘉、道年间“多鹤”款竹刻的风格相吻合。

此件竹刻山子雕刻手法娴熟老道,构图精巧,表现手法独特,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清代竹刻佳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