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粉色有什么区别?
在现代服饰语汇中,我们使用的是近代西方色彩表述体系。粉色是其中最具有女性特征的色彩,娇嫩柔软的粉色,是女性化色彩。我们对这种色彩情有独钟,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中国传统服饰颜色中,缺乏这么一种娇嫩明亮的色彩,而中国传统颜色中的红粉色,则多属粉饰的艳俗色调。
其实,在传统色系中,我们也使用一些淡粉红色,如桃红、红紫、水红等颜色,但它们的红粉色是建立在红、紫色与水色的混合中,所以,它更接近于艳粉色。在传统色系中我们真正接近西方式粉色的是“红紫晕”、“胭脂晕”之色,这种色彩接近于玫瑰色,这种颜色大多用在染织品上,而且在染制过程中色彩极易褪掉,很难大量使用,所以这种颜色也较少使用在成衣上。清代女子,特别是汉族女子着装中,色彩以大红,水红为多。所谓女子红妆,就是指穿大红色及深红色调的服装,一般以桃红、红紫为装饰色,所以,我们看清代女子服装,普遍色彩艳俗明亮,缺乏娇嫩之色。
洋粉色的进入,为中国传统女子服装增添一丝妩媚之色,淡化了艳丽粗俗的感觉,形成了新的色彩效果。洋粉色属于合成色,在中国色彩体系中属于间色,中国传统色彩中很少用“粉”这个字,偶用“粉”字也并非粉色之意,如“粉黄”、“粉青”、“粉红”等不是指颜色粉嫩之色,而是指以色粉(色料加粉质)涂饰之意,形成粉饰之色。
所以形成艳俗色彩感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粉色进入中国,对中国传统色彩体系注入一些新的因素和新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