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什么道栋?
石溪(1611—1692?)本姓刘,号白庵,石道人,石溪(一作溪石,溪荪),金陵(今江苏南京)人,明末诸生。
僧石溪《夏山过雨图》
清兵攻陷南京时,出家当和尚,往来于安徽等地,与渐江、罗为善、程正揆、冯仙梧等切磋画艺。他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石涛、丁云鹏、邹之麟合称“金陵四大家”,与傅山、程正揆、戴本孝等合称“画中十哲”,亦与程正揆并称“二溪”。石溪早年作画学董源、王蒙,中年以元人为法,晚年宗法董源、巨然。他在石涛之前,对宋元画家作了全面学习和借鉴,晚年自辟新径,融合各家技法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其笔墨沉着稳健,凝重雄浑,布局构图变化多姿,笔力沉着,骨气森森,很有气势,对清、黄宾虹等画家有较大影响。
僧石溪《坐看云起图》
石溪山水,综合董源、巨然、王蒙的技法而自有创造。其水墨写意与石皴擦用笔,沉着稳健,凝重雄浑。干笔、湿笔、破笔、逆笔、散笔的运用,变化多姿。画风泼辣粗豪,善把生活现实与古代遗产融为一体,善于发挥自己独到的观察、思考和感受,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实践、审美理想和追求,把学到的古人的表现方法变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家的“面”。
僧石溪《坐看云起图》
综观石溪六十余幅山水真作,其笔墨技法与画风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用笔特征
石溪用笔,最突出之特征是变化丰富,中锋、侧锋、破锋、散锋、逆锋、回锋兼有:或中侧并用,或破散兼施,或逆回互参。
破笔,散笔用法,多用秃笔散开的墨猪、笔根、笔肚着纸,笔势纵横逸宕,线条劲挺老硬而又有韵致。
僧石溪《层峦叠嶂图》
在用笔方法上,或皴或点,兼二者而一之者亦多。他用点法,似皴却点,似点而皴、浓点、淡点、破点、横点、竖点、斜点、破竹点、胡椒点、芝麻点、破墨点、湿墨点、散锋点、破笔点、秃笔点、逆锋点等变化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