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喜字罐盖子有几种?
清代喜字罐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大罐,粗砂厚壁,肩部以下凸起两道棱线,将方形四面分为三格,中间一格浮雕双“喜”字,上下两格饰以简单的云雷纹。罐盖平顶,边沿也起两道棱线,顶面亦凸雕双“喜”字,有的“喜”字下部还托以蝙蝠。
圆口高足盘,折沿,弧腹,下承以高圈足。洗内口沿下饰双凤相对纹及朵云纹,腹部饰蝙蝠及卍字纹,器心凸雕双“喜”字,字下饰五只蝙蝠,寓“五福临门”之意。外口沿下饰如意云头纹一周,腹部纹饰与洗内相同,圈足内饰折枝花卉纹。
高足碗,碗口呈葵花式,曲腹,高圈足。内口沿下装饰蕉叶纹一周,腹部刻莲瓣纹一周,花瓣内为缠枝莲花,碗心刻有“福”字,外壁饰云龙纹,底心饰团莲纹。
钵形洗,折沿上刻回纹一周,沿下腹部饰莲瓣纹,莲瓣内饰缠枝莲花。器心刻一个大“寿”字,外底饰莲瓣纹及回纹。
荷叶式碟,器心刻“福”字。在这些器物中,“喜”字多采用阳文线刻,有的为浅浮雕,字体庄重工整、大方,与瓷器上所书“喜”字差别较大。字的周围配以蝙蝠、朵云以及缠枝莲等吉祥图案,寓意“洪福齐天”、“五蝠捧寿”、“双喜临门”等,吉祥如意,喜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