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国织锦有价值吗?
有啊,而且很不少呢。 清晚期至民国时期的刺绣和缂丝作品现在也是拍卖会上的常客。比如2015年7月,一条用银线和彩色缎线绣制的《瑞鹤图》,以4.985亿元港元的天价创下了“全球最贵刺绣”的称号;而今年4月份,一条清乾隆时期的绯红地绣凤鸾谱百鸟朝凤图氅衣在阿里巴巴拍卖会上以3610万元人民币成交。 除了绣品外,一些用缂丝工艺制作的小挂件也在拍卖场上出现了。今年春拍上,一件清晚期的赤金錾花镂空打孔璎珞(饰物),经过50多位员工的共同努力,从200余件拍品中脱颖而出,以高达747万元的价格成为该场拍卖会的标王——比其估价高出近5倍。 这些高溢价的背后,凸显出传统文化艺术品的受欢迎程度。 据阿里拍卖相关人员介绍,目前该平台上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已经覆盖了中国书画、瓷器玉器、杂项工艺品等十二大类,每年举办的拍卖会达到数十场,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2016年度交易的用户达1200万人,累计商品数70万件,总成交额98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不仅仅是互联网拍卖平台,近年来国内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都在推出自己的网上展馆,方便大众浏览。 用网友的话说就是,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国宝级的文物。 不过也有人觉得,在网上观展并不能真正感受到历史的气息。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张鹏表示,互联网只是传播形式的改变,“好”与“不好”的判断标准应该还是在于展品本身。 对于我们来说,应该多看看那些珍贵的文物,而不是总是盯着那些已经泛黄的旧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