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拓片有土陶材质吗?
现在能看到的清代拓片,都是纸材。但是,有一种类似泥土的材质曾是拓片的载体,它就是澄板纸,也叫泥纸,与宣纸、剡溪纸并列为中国三大传统名纸。
澄板纸主要产于江西省的铅山,由当地优质竹纤维制成,其制作工艺中有一道“澄塘”工序,因此得名。它洁白坚韧、厚薄均匀、细致紧密,不渗墨,而且,越旧的澄板纸质地反而更加细腻坚韧,非常适合拓碑刻。因此从清初至20世纪60、70年代,澄板纸几乎成为碑帖、线装书印刷的专用纸张。
澄板纸制作时,要经过蒸煮、踩踏、日光漂白、澄塘过滤等一系列工序制好纸浆,在纸槽中捞取形成薄纸,再覆盖在青石板上反复研磨、压制,吸干水分后铺在湿布上,再压在平滑大石板上用重物加压挤成厚纸,最后晾干后卷起即成。这与泥纸的制作方法颇为相似。
同时,澄板纸由于纤维长、纸质比较绵韧,又不像宣纸、皮纸那样粗糙,因此,与碑帖石刻的拓片面吸附非常紧密,着墨清晰,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