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毁掉艺术作品的光晕?

解芷鸣解芷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给它贴上一个巨大的商业标签。这个理由听起来虽然有些俗套,但我想它的确是成立的。当贝多芬还在世的时候,你哪怕走遍全欧洲,也不可能找到一家售卖钢琴琴谱的小铺子;而如今你只需要花费几十块钱,甚至在免费试听网站点击保存,就能获得贝多芬全套钢琴作品。贝多芬作品在音符构成上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拥有它的成本。成本降低的同时它本身的尊严也在下降,被降为廉价的、人人皆可获取的商品。我们欣赏艺术的过程中也不再需要通过艰难的路程和繁琐的手续,它已经离我们只有两尺之遥,以至于当真正欣赏之时,兴奋的程度也不再是原有的万分之一。“你欣赏莫扎特的方式和一个20世纪的人欣赏轻歌剧或爵士乐的方式已经没什么两样了。”

给它来一场华丽的复刻。“在古代中国的艺术传统中,仿制作品一直都被当作原创作品来珍惜和收藏。复制和仿造之风在20世纪已经大肆扩散至绘画、音乐以及文学领域中。当达芬奇、伦勃朗、荷尔德林或是里尔克的艺术创作进入复制时代后,其创作就不再受制于时间的束缚和原始的地点限制,在艺术欣赏者的身边可以无处不在。这些复制品虽然在物理上与原件有着差异,但其精确性、清晰度等特征甚至还要超越原件。”贝多芬如果通过时间之门来到了21世纪,那么他能辨认出这个时代吗?他肯定会以为自己来到了月球和火星。21世纪的音乐空间是那么不可思议,无数个贝多芬同时奏响不同的曲子,只要电子信号的指示,所有乐曲都可以立即开始或是停止。贝多芬或许会将播放器当中发出乐音这个奇迹当作天外来物,而我们普通人却对它熟视无睹。

给它一个大环境,一个“批量生产,批量欣赏”的速食时代。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认为,艺术是精神事物的先决条件,艺术是人类最原初的存在。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被当做对一个空闲的时刻有所作为的活动。我们不再将任何艺术形式单独抽离出来欣赏,而是成为了一种在“工作、读书或者放松”的时间背景之下的“小节目”。我们不再将贝多芬等艺术家视为自己生活之外的先知,而是将他们的作品“娱乐化”和“商品化”。我们去听一场音乐会,不再抱着一种朝圣的心态,而是将它当成一种娱乐或是消遣。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