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铜在清代什么时候出现?

方小石方小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早在公元前17世纪商代中期,我国已经掌握青铜铸造工艺,如司母戊鼎。西汉时期人类进入铁器时代,在此后的2000多年中铜作为主要金属被铁所取代。清代雍正末年人们才重新关注铜,采用云南产的白铜制作钱币、生活用品和装饰、礼仪用品等。白铜是含25~45%的镍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铸造性能,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它经磨光后有很好的反光性能,因此受到青睐。

白铜器物的制作是将白铜铸造成型,然后在表面装饰金、银质花片而成,人们称其为镶嵌工艺。根据金属材料的成分不同,工匠们巧妙地利用金、银、白铜等在淬水时的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粘合力,不需要任何粘合剂就把金、银花片镶嵌在白铜器皿上,形成特有的工艺风格并使器物更加富丽、华贵,形成清代白铜器独特的艺术风韵。因此,这种装饰工艺被人们习惯地称为“洋嵌”。其制作工艺包括制模、铸造、淬火、錾刻、磨光等。

白铜艺术品在清代康、雍、乾时期多为官造或宫廷作坊制作,其器物类型有仿古青铜器,也有日常生活用品,图案内容主要以象征吉祥如意为主,洋溢着浓郁的清代宫廷艺术气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