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黄杨木如何鉴到?

瞿虹瞿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黄杨木生长缓慢,俗有“千年难长黄杨木”、“不怕白玉贵,只怕黄杨难”之说。明清之际,黄杨木因质韧,适于镌刻小件把玩,被能工巧匠青睐,被制作成文玩雅物。清中期至民国年间,黄杨木器的制作达到高峰,但存世量寥落稀少,现今较易见到的是当代仿制作品,所以,如何识别清代黄杨木器备受关注。

清代黄杨木器的识别,一是木纹。黄杨木质细腻柔滑,纹理纤细,纵切面可见细密、浅棕、深褐相间的直线纹理,也有纤细的丝状纹理。有些老料偶见浅棕、黄白、深褐相间的不规则斑纹。新制赝品多以黄杨木边材制作,或以色泽接近的其他属木冒充,须注意用灯光侧照仔细审察纹理色泽的不同。二是包浆。黄杨木蜡质感强,久经抚触、盘玩,包浆浑厚,晶莹油亮,木肌泛红,润泽如玉,老气横秋,精气内含。而新仿者有的在面层涂上桐油、清漆,或在制作前就刷上一层老黄漆,器表略显浮华。如果仔细观看,容易区别。三是刀工。黄杨木质坚实,雕刻时刀痕不很明显,刻工流畅细腻,线条宛转圆柔。赝品雕工大多粗劣,棱角生硬。可注意比较把玩品与挂件等镂雕品、浅刻的线条两端来鉴别。四是气韵。真品黄杨木器大多制作精良,气韵生动,无论是器皿类还是摆件类,均古意盎然,新制赝品无此韵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