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手串的功效特点?
佛珠手串是佛教徒记数念诵佛号时用的一种法器,佛教传入中国,结合中国传统的制作工艺,佛珠的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单珠独佩的形式以外,还有十粒成组的数珠,其形制可作为念珠配饰项链,佩戴于胸前。
玉手串,因玉的特性所决定,硬度较高、韧性很强,所以可以随形打磨光洁或雕琢图案,也可成组制成手串、项链之类装饰品。成组的玉饰常以吉祥如意、富贵长寿等观念为题材,或以十二生肖为代表,或刻以吉祥文字等,其佩带方式也丰富多样:可将单粒或多粒珠穿绳,盘于颈、腕、臂之上;或制成胸坠、耳坠;或珠管相连成手镯式佩于手腕;或以丝绦串联,背垂于肩后,绕于臂上。另外还有成对的玉饰,如佩于衣带、冠帽上者,称“佩件”或“压裤脚”、挂于帐前者称“帐缘”,或可悬于室内,皆具有装饰作用。
玉手串在明代就已经有,但明代的玉手串大多还是素心的,没有镶宝石,而且形状也不规范,有椭圆的,有瓜棱形的,也有梭子形的等等。在清代,特别是乾隆时期,皇帝的爱好极大的影响了玉器的造型和装饰风格,玉手串的制作也达到了鼎盛时期,品种繁多,既有素心的,也有镶宝石的,还有在珠面上雕刻夔龙、夔凤装饰纹样的。
玉手串一般是9粒、108粒一串,也有14粒、18粒,也有21粒的。9粒手串一般用于单手捻玩,上面一般都有题款,多是吉祥话,如“三元及第”、“一生平顺”、“福大命厚”等。这种手串因为只有9粒,所以每一粒的玉质都特别的好,雕琢也十分的精细。18粒手串大多也是用于捻玩,也有做成镶宝石的。21粒手串用于挂于脖子上或者当作小活计的包装使用。36粒手串和54粒手串一般多为镶宝石的,制作形式与18粒手串相同。72粒手串一般不作捻珠使用,而是作为装饰品或挂于脖子上或别于腰间等处。108粒长串一般也多作捻珠使用,有素心和镶宝石两种,但后者极为少见,108粒手串制作工艺复杂、用料多,在清代是地位较高皇亲国戚的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