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艮款手镯是清代的吗?

饶竺饶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手镯,古称“钏”或“镯子”,是戴在手腕部位的环状首饰的统称,是中国传统的配饰之一,有“玉不离身”之说,它不仅具有装饰美,还有寓意“平安”的吉祥之意。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就对环钏青睐有加,这种爱戴情结直至现代也没有消退,“玉镯美人”总是能以最简约的方式演绎出绝代的风华。

从出土或传世的实物来看,新石器时期的玉镯形制已经接近现代,圆环造型,中空、内圆、外圆,以光滑、简洁、粗犷见长,距今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到了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玉镯的形制已经非常丰富,出现了圆筒形、圆环形、方柱形、棱柱形、多棱柱形等,有实心镯,也有中空镯,部分玉镯已经出现了镂空纹饰。

然而,从春秋战国至宋代,玉镯一直不流行,人们爱戴的环钏多是“金钏”,即由金或其他金属或琥珀等其它质料制成。到了唐朝,玉镯才开始盛行起来,其中以“玉臂镯”为主,“腕玉鏁纤纤,清歌发征音”、“锦缠双腕,金约九环”都是唐时女子玉钏最好的诠释。而到了宋代,玉镯的纹饰从素面或单面有纹发展到双面纹饰,其风格、做工均大有改进。从目前的出土情况来看,宋玉镯出土以河南、河北、安徽、浙江居多,其中河南许昌出土的一段“素面玉镯”,镯面局部受沁斑斑,如霜月秋华,如古镜之斑驳,有苍朴斑烂之感,“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露相亲”、“晚来风定,落花繁。留蜂蝶、两三身。争道是、司花神。司花欲谢东君去,一片愁心欲寄春。未信江南,别有冰魂玉魄,争似岭头云。”正是宋人对“玉镯美人”的唯美赞许!

到了明清时期,玉镯的纹饰更加精美,纹饰有夔龙、夔凤、蝙蝠、花卉、回纹、云纹、龙纹、鸟纹、吉祥图案等,单面纹饰、双面纹饰均有。明代的玉镯中空厚实,多用双套管加工制成,镯内外圆,素面(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青玉镯)、雕纹饰或两面雕纹饰,纹饰有云纹、回纹、龙纹、凤纹等,雕琢风格古朴、浑厚、简洁。清乾隆以后,玉镯质地细腻洁润,光气亮丽,花式多样,制作非常繁密精美,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白玉凤耳连环扳指镯、白玉雕梅花手镯、白玉仿漆地浮雕双喜字镯等,是清代玉镯中的精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玉镯也与时俱进地演化出更多的形制,当代玉镯出现了花形、方玉镯、竹节型玉镯等等,制作工艺也有高浮雕、镂雕等手法,纹饰则主要以龙、凤、鸟兽、花鸟、吉祥图案为主。尽管玉镯的形制、纹饰及制作工艺等都有了发展,但传统的圆环形玉镯仍是玉镯中的主流,其中明清时期的玉镯最受收藏者的青睐,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及收藏价值。收藏明清玉镯,不仅要注意玉质、造型、工艺及纹饰,还要注意“款识”。

元、明、清三代是款识玉器的繁盛期,许多玉器上都出现了款识,出现了“御用监”、“尚方”、“内府”、“乾隆年制”、“嘉庆年制”、“清玩”等官款、“子冈”、“万盛”、“周家样”、“鲍天成”等作工款、“乾隆御赏”、“三德”、“奇玉”等吉语款,以及部分纪年款和地名款。款识的形状多为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云头形、芭蕉形等,个别还有随意型的,字体多为阴文篆体。

款识的作用是表示玉器的创作年代、器物的用途及玉工的姓氏等。款识的位置则因玉器的造型而异,有的在玉器的背面,有的在玉器的侧面,也有的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