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翠根多久会长?
我们看到的“翠根”,实际上就是翡翠晶体在形成过程中,周围的铁质元素被氧化而逐渐生成的。所以严格说,翠根不是长在翡翠内部,而是附着在翡翠表面。 由于翡翠是硬玉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因此翠根的形成也是由表及里,逐步形成的。 在自然界中,硬玉矿物的结晶往往是呈纤维状或片状交织分布的,也就是说,在硬玉晶体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空隙。当硬玉晶体受到外部挤压时,这些空隙就会让位给侵入的矿物成分(如霞石、钠长石等),从而在硬玉颗粒间出现沉积现象,形成所谓的“浸染状”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机质不断积累并填充到硬玉晶体的缝隙之中,就会慢慢起到胶结作用,最终形成一块完整的玉石。 而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绝大部分翡翠原料都是这种“浸染状”结构,其表面的绿色部分其实就是由这种含铬的硅酸盐矿物组成。不过,这些绿色部分往往与底色存在明显的颜色分界,这是由于在加工过程中,绿色部分的硬度比周围底色部分的硬度高出很多,所以抛光后绿色部分会显得更为亮丽。 用更专业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由于铬离子(Cr+3)是在晶体表面电荷最弱的离子之一,而且带有一对孤对电子,因而容易与晶体表面配位,形成较为稳定的化学键;其次,由于铬离子半径较小(0.12nm),因而能够进入晶格狭小的填充空间。基于以上原因,铬离子更容易在硬玉表面沉淀,形成连续的层状结构。 随着进一步氧化,含有铬的化合物会逐步形成绿色的氧化物(Cr2O3),这时原本淡色的辉石类矿物也会逐渐失去本色,露出浅蓝色或绿白色的颜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跑色”了。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需要几十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进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