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瓷器底款有什么兴造?

庞洁军庞洁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民国时期瓷器的底部内壁一般会有两种东西:一种是上款的文字,一种是下款的数字,其中上款又包括官窑款、民窑款和外国款;下款则指销售地款。 (一)官窑款

1.年号款 包括干支款和中堂御制款。 2.字体类 清光绪时,朝廷设置造办处,专供皇室使用,其制作的瓷器称为官窑瓷。民国时期的官窑款与清代官窑款基本一致,以“大清雍正年制”或“大清乾隆年制”为多。有时为了表示是某皇帝在位期间所制,会在款识中加以皇帝姓氏或者年号。如“康熙御制”“康熙郎窑”等。也有少数会出现庙号。

3.纹饰类 在器物的底部饰以纹样,也是一种款识的方式。常见的有莲花底座、菊花底纹、六方锦地纹等。不过这一类比较少见。

4.标记类 这类款识相对较少。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器物口沿处用墨笔标出制作日期;二是在器物底部画上竖线或者斜线,然后根据配料、烧成等工序标注对应的字母。

(二)民窑款 主要包括厂址铭款和干支纪年款。

1.厂址铭款 有“江西景德镇洋庄裕德斋制”“江西南昌青山湖彩霞轩”“江西临川施姓记”“江西抚州罗家窑”等。这些厂址铭款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仅在底部贴一张纸,纸上书写作坊名称,再压上印章。

2.干支纪年款 “己丑嘉平月作”“甲辰仲春”“乙巳暮春”“癸亥仲秋”等等,这类刻字往往比较讲究,字迹清晰,布局合理,很有特点。

(三)外国款 主要为英式英文和法式文,这两种外文一般在民窑瓷器上会出现,官窑器上则很少见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