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手镯晶体多是假?
从字面意思解释“种”——指的是玉石的结构,这个结构不是特指翡翠的(其实很多矿物都有晶体结构),而是指构成矿物的原子按一定方式排列形成的内部框架,这一框架是决定宝石类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翡翠的矿物组成比较复杂,主要有硬玉(Jeolite)、钠铬辉石(Tectosilicate)和透闪石等;由于硬玉在翡翠中含量最高,并且具有柱状或菱形断面(即硬度最高),因此通常用「硬玉」来命名(也有个别商家用「辉石」命名)。
从上述内容来看,「种」是个很中性的概念,并不具有「纯」「坏」之类的贬义。 那为什么还要有「好种」「差种」的说法呢?原因是人们在评价一种宝石时,除了看颜色、净度(瑕疵率)外,还会留意其构造是否均匀细腻。
当然,这里的均匀不是指里面不能有一些纹理,而是说矿物颗粒间的结构应当相对紧密,因为人们总是希望所购珠宝是「加工完好」而非「天然形成」。而「种越好的石头就越难雕刻」这句话也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而言——若宝石的结构非常紧密,那么其的可雕刻性也就比较差,需要更精细的工艺才能将其雕琢成型的。
不过,对于「好种」没有绝对的标准,不同的珠宝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钻石,我们最关注的不是它的内部结构,而是无色透明(几乎无色)、切工优良、抛光良好,而对于祖母绿,良好的切割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之一。但对于翡翠来说,「种好」就意味着内部晶体要少,结构要细腻且均匀。
总结:种是衡量宝石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指的是矿物晶体的结构。好的种应该晶体稀疏,结构匀细。 影响种的因素有很多,如成因(岩浆结晶还是沉积转化)、微量元素含量、物理性质(密度、折射率)等等,因此种并不能作为衡量宝石唯一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