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什么瓷器最好?
宋代在经济上是内敛的,在文化上是守成的,却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的“奇丽的时代”、“辉煌时代”。宋代制瓷业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它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吸收了前人的长处,建立了自己新的风格和体系,在工艺和技术上为后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中国陶瓷文化的新纪元,其成就之高,品种之多,影响之大,为后世无法企及。
在中国瓷文化史上,宋瓷就像一座高山,任凭后来的瓷业名家高手如何努力,都无法逾越这座高峰,只能在它的周围添上自己的注脚。宋瓷以其名贵的釉色,严谨质朴的造型,洗练明快的装饰,卓然自立,自成风格,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见证。
宋瓷中最有名的有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
钧窑是中国宋代著名瓷窑。窑址在今河南禹县政府所在地神垕镇,宋代属钧州,故名。钧瓷的施釉方法非常独特,采用多次施釉多次素烧。而且釉料是乳浊釉,釉内还常以铜作色剂,所以釉色五彩斑斓,红、紫、青、蓝交相辉映,灿若云霞,有“钧红”“钧紫”“钧蓝”之分。器物的釉面有蚯蚓走泥纹和蟹爪纹开片,扣之其声如璋如磐,清亮悦耳。
定窑是宋代北方著名的民窑。在河北曲阳涧滋镇隋代的曲阳县境内,烧造始于晚唐五代,北宋末停烧,历经两三百年的烧造历史,主要烧造白釉瓷。定窑白釉胎骨较薄而轻,釉色滋润,釉面光洁,有玉质感,色泽或略带粉红,或略显白色。定窑在装饰手法上,以“芒口”著称。“芒口”即口沿无釉,芒是因为其烧造工艺一般采用“覆烧”,为提高装烧量,故将碗、盘等件的器物口沿埋入垫圈中,以至口沿缺釉。定窑白瓷的装饰方法,以印花、刻划花和剔花为主。
官窑也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官”是官窑的意思,专为皇帝烧造御用瓷器。窑址在河南开封。所烧瓷器,或作宫中日用器皿,或用来赐予宗室、赏赐功臣,或作朝廷祭祀天地、宗庙和社稷的用具以及陪葬的用品等。北宋官窑的釉色以天青、粉青为主,晶莹滋润,温润如玉。釉面上可见开片和蟹爪纹,紫口铁足。
哥窑属民窑,也是烧造青瓷的瓷窑。此窑在宋代北方,窑址至今未发现。相传,兄弟俩各主一窑,兄窑即哥窑。“官窑”因在宫廷内烧,无法假冒,但其精美绝伦的作品问世后,民窑争先仿制,不能作官窑器皿在市场上出售,那么在作品上印上“哥窑”二字,也心安理得,所以,哥窑的命名有“哥窑本名”与“兄弟仿制说”两种。哥窑的釉色有月白、青绿、粉青等,以冰裂纹釉著名。所谓“金丝铁线”就是哥窑冰裂纹的特征,即其釉面开裂的纹理,细者裂纹是黑色的,所谓“铁线”也;细纹中嵌着的片片浅黄色纹,俗称“金丝”。
汝窑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南省宝丰县。汝瓷胎质疏松,釉色淡青,“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有“似玉非玉而胜玉”之说。此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皿,以器皿作贡品由大臣运献进京。
宋代瓷窑主要分“官窑”、“民窑”两大类。官窑生产的是宫廷垄断的传世珍品;民窑生产的供国内外市场上买卖流通,数量大,釉色多,价格低,造型多样,装饰手法和纹饰种类繁多,艺术风格活泼自由,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官窑”的生产始于宋真宗时期,北宋末年停烧,历经百年。宋徽宗时的“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