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和胜造瓷器?

战露昕战露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了。

后来有“穿七孔针”、“凫水”、“赛巧”等习俗,南北朝时期是纪念织女星、拜月、女子对月穿针的风俗兴起,还有一件与陶器瓷器有关的七夕节俗——“磨喝乐”。

“磨喝乐”是应七夕乞巧的节令,而特别制作的一种瓷质或陶质的泥娃娃。“磨喝乐”是梵语音译名,本是佛教中释伽牟尼佛的侍从童子,后来演化成七夕应节用的吉祥物。

宋代七夕节,京城开封和临安,以及地方州镇都会大量生产“磨喝乐”,大街小巷小贩云集“皆塑作殊胜,骐骥、王母、磨喝乐”。据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记载:“其日最是乞巧节,……又以瓜雕刻成花样,互相遗送。妇女登楼,或用方瓜、圆梨盘设,更或油旋、稀奇饼子、果实、糖蜜之类,巧做奇绝,互相较量。更以小莲华、雕茄刻成人物果实之象,极可爱。”人们用“七夕磨喝乐”来乞巧讨吉利,因此制作精良,在市场上十分热销。“磨喝乐”有独件的,也有双玩偶合为一对的,形象一般表现为两童子,一人手持一竿挑着莲、菱等果实,另一童子挑着圆盒、菱,还有的手里拿着瓜,他们神态自然、形神兼备、衣纹线条流畅,给人以轻松愉快的快感,表达人们平易近人、乞巧美好生活的愿望。

“磨喝乐”这一传统的吉祥物,在现代生活中,以一种新的形式保留于江西景德镇的“瓷人”与德化“观音”的制作形式中,是极具有中国风味的工艺瓷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