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小生活在货币改革年代,见过旧版币、新版币交替的人,对人民币这个符号有着特殊的情感。 说到这代换版的经历,还得从我小时候开始说起…… 小时候家里很穷,我记忆中最多的就是妈妈拿着那叠泛黄的第四套人民币去换成新币。
这个“蝯”字是何绍基的自称,意思是象猿猴跳荡飞动一样自如。 他的篆书《说文段注刊正序》中自题云: “光绪九年(1883年)六月,客游上海,客有出此本者,始得其绪。爰假馆于马氏适园中,寓目日数百言。十年正月,移家吴门,赁屋于沧浪亭后之姜家河上,遂得间修撰,凡十易寒暑而始就。
我是看了央视《味道》专栏关于王天生的那期节目后,才了解这位书法大家的。 节目里王天生老师自称“我的字还没达到艺术的高度”,其实他的书法已经是“至清至静、平淡天成”的高境界了。他的字里有他对生活态度、生命意义、宇宙大道的理解和感悟!
这个就要仔细分析了,首先确定是否是真迹,其次确定时代风格,最后才来讨论价值问题。 图中所绘人物,身穿民国服装,手捧一杯子,这种构图方式,在民国时期是很常见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徐悲鸿的《马》和《人体结构》以及齐白石的不少作品。所以这幅画的创作时代应该在民国中期,也就是上世纪30年代前后。
大家都知道,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被推翻,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以1912年为准,但是具体到月份,人们就记不清了。那么,为什么1912年2月15日定为春节?1911年10月10日,新式学校的学生发起武装起义,1911年11月7日,发动辛亥武昌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