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书法蝯字?

鞠崇坷鞠崇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蝯”字是何绍基的自称,意思是象猿猴跳荡飞动一样自如。 他的篆书《说文段注刊正序》中自题云: “光绪九年(1883年)六月,客游上海,客有出此本者,始得其绪。爰假馆于马氏适园中,寓目日数百言。十年正月,移家吴门,赁屋于沧浪亭后之姜家河上,遂得间修撰,凡十易寒暑而始就。” 他在这部著作里用了大量的精力来纠正《说文解字》里出现的错误,并考证了许多字的来源演变和含义等,堪称一部经典之作。这部书的完成也标志着他篆书的成就达到顶峰! 后来,他定居长沙创办了城南书院,在城南书院教书的同时他也常在这里教学。他在城南书院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墨宝,如“岳麓讲堂”“岳麓山” “青麓庵”等等都是出自其手。 此外他还主持了湖南大学校勘《岳麓书院藏书目录》。 这幅“岳麓讲堂”是他在城南书院的教室墙壁上所书,现在陈列在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前,十分珍贵。

由于他长期从事篆隶的书写与研究,所以最后形成了一种方整严谨、瘦劲挺拔的书风。 其实,何绍基还创造了自己的行书体。他曾在自己的行书中刻下印章一枚曰:“东州逸史”。后人因此称这种字体为东州体。 他的隶书也是别具一格且自成一体的。在他众多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幅《西岳华严寺碑》的拓片。 这幅拓片的结体虽然工整但并不呆板,每个笔画都写得刚毅有力,尤其是横折弯钩和斜钩处的转折处格外显得遒劲有力;而且整幅看上去错落有致,非常耐看。

关于何绍基的一些小趣事,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吧~ 据说,当时有一个叫李伯子的学生非常喜欢何绍基的书法,但他总是觉得自己的书法作品不如老师的好看。于是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便问自己的老师“自己为何总是写不出老师的那种风格?” 可是没想到的是,一向温文尔雅的老师突然变得严厉起来呵斥他道“你是在质疑我的能力吗!?”…… 最后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李伯子被老师责罚了一顿…… 其实啊,何绍基的书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早年学习褚遂良,中年以后专攻北朝碑刻。到了晚年之时又研习六篆,将各种书法风格融会贯通才形成了如今这般独树一帜的风格!

优质答主

关于这个“猨”,我是这样写的,但是我觉得他的字写得不错所以想问问大家,如果真要讨论可以就这个字深入展开讨论,请轻拍我。 (他那篇《书道》里对“猿”字也是这么写的) 关于这个“猨”的写法的问题主要是在网上看到的争论比较多、比较热的话题之一。在以前网络还没有这么多的时候人们对于字的认知度可能没有现在这么高那么普遍,那时候大家对文字还都有个敬畏之心觉得每一个字都是有生命的都是不可以亵渎的对字形也都会保持相对尊重的态度不会去把一些看上去很奇怪的字给写出来,但是现在网络时代了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字体的认知度大大提高,他们越来越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而很多传统字书上那些古拙的字他们也就不敢写了不敢写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是错的,因此他们就写错了,就像很多人看到《集王羲之圣教序》中王羲之以草书写的“之”这样简单的字时也会写出这样的字一样的道理…… 当然网络上也有很多反对我的这种观点的人比如 @李阳冰 的那个专栏里面就有不少人在那里喷呢!说这个“猨”字是造反的字什么的…不过我不认为这个叫什么造反,我认为这只是一个传承而已并且我个人更倾向于接受这种传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