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诗帖是谁书法?
关于苏米之说的出处,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说苏轼和米芾经常以石头、米粒来代指自己的作品,一种说是有人称赞他们的字如“石压蛤蟆”,还有种是说苏轼给友人写信时说“近自苏门归金陵,不见米元章又三年矣……甚思米书之妙,乃不谓米老且厌此道,但以石压沙作书耳!” 不过不管是哪个版本,苏米之间确实有着深厚的情义。《东坡题跋》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熙宁中,轼在京师,每日朝谢归来,辄得米家书,未尝不肃然心动,不知当时周旋上下之流,今其皆已云灭烟消,而米公独存也。每得书,必录置几上,然后反接笔为作书,以遗元章,往复累日而后止。
对于二人的文采也是极为推崇的,米芾曾这样形容苏轼的文章: “东坡文章如观大木,入其行数,而知其所由;东坡词如视白璧,照来无数,而知其光彩”(《书林藻鉴·论东坡先生诗》),“吾欲买刀写东坡老人尺牍,不知可易与人否?”(蔡襄《端明殿学士董府君墓志铭》) 可见二人对彼此的作品十分欣赏。
从苏米二人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来看,他们的书法都是走的中宫收紧外拓的道路,而且两人的风格也有相似之处,比如都喜用侧锋书写,在结构上都讲究变化但不拘泥于法度等,因此后人常将二者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并产生出许多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