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真迹有哪些?
兰亭序,又叫做《王羲之兰亭宴集序》,在唐代的时候被称为《永和帖》,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做。 相传当时王羲之与名士四十一人,在兰亭修禊事,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共写了三百多篇,选出了7篇佳作,让王羲之撰写了这篇序文作为这些作品的合集。
但是后来王羲之将文章给丢失了,直到唐朝初年,被唐太宗得到。李唐皇帝喜爱书法,尤其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于是派人临摹,但终究没有原作好。因此便把原本赏给了大臣褚遂良,而拓本则广为流传。 这篇文章在北宋时期,曾经被宋徽宗临摹过一遍,他的字在当时也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到了南宋,陆游等人又重新临摹了一遍,到清朝时,康熙、乾隆也曾临摹此文。
这篇文章一直被视为珍宝,然而就在近代,却流落到了日本人之手。日本人一直想将此书据为己有,为此不惜花重金收买一些中国人。1920年时,一位叫作董玄宰的人以50两黄金的价格卖给了一位日本商人。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曾通过谈判要回此物,却被日本人一口回绝。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才将这幅作品追回。如今该字帖保存在国家博物馆中。 现在我们看到的《兰亭序》都是临摹的作品,真品下落不明,所以很难说真正的兰亭序究竟什么样! 《寒食帖》又叫《寒食诗帖》,这是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所写的作品。苏东坡一生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但是由于政治的原因,他的一生起起伏伏,晚年被贬黄州后生活贫困潦倒,心情也不是很好,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 整首诗情感丰富,一气呵成。而且因为东坡居士的字体比较舒展大方,加之当时的毛笔是用狼羊的尾巴制作的,笔锋比较软,所以整幅作品显得疏密有致,很有意境美。
苏轼还曾在另一张纸后写下了一首跋语并书写了他的生平简介,这为我们对作者的了解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目前《寒食帖》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它是我国三大传世书法之一,与《兰亭序》齐名。 二王指的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二人。他们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造诣都非常高。后人把他们并称“二王”。 王羲之的书法自成一家,他开创了行书的先河,他的行书《兰亭序》也堪称是“天下第一行书”! 我们现在看到的《兰亭序》都是临摹的作品,其原作者已经无从考证。据说原帖已经被火焚毁,仅存一些拓片。不过这些拓片都价值连城。
《快雪时晴帖》属于行书类书法作品,它大约是在公元1756年的时候传入中国的,之后被乾隆皇帝收入御府内收藏起来,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只有41个字,但是字字珠玑,行云流水,被誉为是“天下无双”。目前它也被评为是我国一级文物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