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书法学谁?
一、论者多谓「弘历善书,得董其昌法」,然细绎其《乐道堂诗草》之真行草书作品及《秘殿珠林》所收《御笔诗碑》等法帖,其实与董其昌并无关系 1、从用笔看,二者区别很大 二者运笔皆主「提按顿挫」,但弘历运笔比之董其昌更偏于中锋,而少侧锋;同时,弘历的提按幅度也更大一些。二者的结体也有不同。比如“知”字的写法,弘历写的比之董其昌更为方正些。
2、弘历的字更多取自赵孟頫和欧阳询 弘历早期字学赵孟頫多,中年以后学欧(欧阳询),晚年受赵、王影响较多——这个变化过程,可从他的自言中看出来。 在《石渠宝笈·三编总目》中,有《御题行书七言绝句扇面册》四十九轴,其中第三轴上有一枚鉴藏印为“乾隆宸翰”,可知这是乾隆帝自己的作品。据考此卷作于乾隆十七年甲午四月十八日,此时乾隆帝才三十岁出头[6],正是学习赵氏字型的初期阶段。
3、弘历对褚遂良也很欣赏 从弘历的诗歌、笔记来看,他还十分推崇虞世南与褚遂良。如《乐道堂诗集》中就多次出现 “楷学虞、褚”或“学褚、虞” 这样的用语[7]。《御制诗文十辑》中也收录了好几首以“虞、褚相夸”为题的诗篇 [8-9],可见他对于虞、褚二人的喜爱之情。在《石渠宝笈初编》中所著录的作品里,还有一件颇为值得注意之事,那就是所谓的弘历《真赏斋图》[10],这幅画的作者是陈洪绶,而作伪人却将画上的落款署成“弘历”,真是荒唐可笑!然而仔细端详画中“弘历”二字,与传世弘历书法相比照,不难发现其运笔与结体都与弘历的楷书有较大出入。 因此我怀疑这极有可能是弘历死后有人为了卖画而伪造的作品。如此的话,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会把这件伪作了出来。不过,即使没有这个原因,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事实:至少从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出,弘历早期的笔法与陈洪绶有很大差异。 二、再答@史航老师 弘历喜用「瘦金体」来书写诗作标题,这种字体一般认为是宋徽宗赵佶所创。所以弘历喜欢赵佶也不是没道理的~ 我认为弘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家或是文人,他可能只是单纯的把写字当作一种娱乐方式而已吧( •̥́ ˍ •̀ू )
PS:题主问的是关于书法的问题,我想既然 @史航 老师是研究戏剧的专家就不应该来凑热闹…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