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字的书法区别?
这个问题很泛,其实题主问的有点不清楚。 我试着从两个维度来解释下吧: 第一个是线条上的区别;第二个是风格上的区别。 一、用笔的不同 所谓“画字”,实际上是指书者在书写时笔画的线条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描画”的感觉——而之所以会描画感明显,又往往是由于书者书写时的笔毫在运动中出现了一定的聚拢或散开造成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笔毫过于散开的缘故) 具体来说,出现这种描画感的线条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整个线条的粗细变化不明显且变化幅度较小(如上图) 2. 在线条的中侧部分有明显的“粗”或“细”的变化(如上图) 3. 整个线条的起笔和收笔处有明显的加粗处理(如下图) 二、风格的划分 “画字”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风格,但通常而言,带有明显“画字”感觉的字都是书写速度相对较快并且笔画较为简单的,因此这些字也大多都带有行书以及简化的特点。 而根据不同的“画字”程度,其最终的风格也会有所不同:
1、非常“画味”的字——行草:这类字往往因为运笔速度快,笔毫易散的缘故,导致很多笔画都会出现较明显的聚拢现象,从而导致一些笔画会出现类似于点画的形状;与此同时,有些字还会因为整体笔画较少的原因而出现比较明显的提按顿挫的变化。 例字:王(下图中圈出的地方为疑似点画状的笔画)
2、稍不“画味”——草书:此类字体因为行笔速度依旧非常快,因而还是容易出现笔画的描画感。但由于整体的笔画更加细碎,所以即使有笔画描画感,却并不会出现笔画聚拢的现象了。而且,为了弥补笔画因过度分散而造成的效果减弱,很多笔画都会刻意延长以增加笔画的存在感和视觉冲击效果。 注意,这里的笔画延长并不是指一笔拉长(下图箭头所指处的“捺”即为拉长的一笔),而是指将两笔画用一横线连接起来以达到视觉上连笔的错觉,比如图中“口“字的最后一笔就是典型的例子。 另外,由于此类的”画“多为”散画“,因此整体的视觉效果会更加飘逸洒脱,同时因为笔画的细碎化,也会让整个结字更加灵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