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的翡翠是真的吗?
买玉的时候,大家会经常听到行家说“水头”这个词儿,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水头呢? 行家里常说的“水头”,其实是形容宝石透明程度的术语之一,是指宝石的透明度,通俗地说就是光线在宝石中的“穿透性”。 一般来说,水头长短是以宝石能透过多少光量来衡量。如能将一块玉石切磨成薄片,当太阳光或灯光斜射时,可将一块玉石切磨成薄片,当太阳光的影斜射时,可看到水晶有六条平行透射影线者,其透光度为6毫微米,称为“六毫微米”,而翡翠是硬玉,相对地它所要求的透光度就更高了! 根据透光度的强弱又可分为三个等级。 “一毫微米”即透光度1毫微米以内者为透明级,一般宝石均难达到这一透光标准。能达到这一标准的翡翠十分稀少,市场上甚少有这种透明级的翡翠出现;
“二毫微米”即为半透明(2-3毫微米)。这是中档翡翠的规格,在市场上较为常见,多作中、高档手镯和挂件用料; 三毫微米以上至全透明的称“有水头”或叫“水头足”,介于半透明与不透明之间的是“有水分”。
行话常说,“一分水”就是指1毫米厚度玉石能透出一米远的光线;“二分水”就是指把一定厚度的翡翠切开,可见一半透明一半不透明,能把这么薄的翡翠切开,可见其透明度之高。 有水分、水头足的翡翠质地细腻,晶莹透明,色纯正,光亮耀眼,给人以水灵灵的感觉,让人爱不释手。相反没有水分、水头的翡翠显得呆板、干涩、无光泽。因此,购买翡翠制品时,除了要考虑到种质的好坏之外,还要注重它的透明度,也就是人们常讲的“水头”是否足够。 除了上面所说的透光度外,业内通常还使用“水头长短”一词来形容透光度强弱,所谓的水头长短,指的就是“明亮程度”,从半透明到全透明依次递增,分别被叫做“没有水头”“有一水头”“二水头”……“九分水头”等。 当然,不同种质的翡翠,对“水头”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种质越好的翡翠,就越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呈现出较好的“水头”效果,比如玻璃种、冰种翡翠,都需要长期的佩戴,甚至还需要定期的清洗保养才能使它们的颜色更加明亮通透。 而一些质地稍差的翡翠,可能只需佩戴一段时间便会出现变色的现象,因此我们在选购翡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其种质的情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