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水翡翠和紫色翡翠哪个好?
在《玉之结构》中有提到,“光”指的是“光线被反射、折射所形成的视觉效果”,所以,我们看到的“色”其实是物理现象,而颜色深加深的程度则取决于这种物理现象的强烈程度。 我们可以得出影响“光泽”“透明度”“颜色”的因素有:光的类型(天然光和人造光)、光源距离(远近)、光源角度(高低)以及材料本身特性(晶体颗粒大小、结构、致密度等)。 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往往需要结合抛光面及背面进行综合判定。 比如,同样是“油青色”,若是在背面做足文章,优化处理得当,那么“油青色”也会变得“清透”许多;然而,如果由于结构原因,料子本身“翠性”很强,“油性”很大,不管怎么抛光,背面如何琢磨,这种“翠性”与“油性”是无法消除的,最终成品的底色并不会改观。
对于“青”色系的翠料而言,“翠性”与“油性”大小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决定了最终成色的风格倾向——是清新、淡雅还是浑厚、沉稳。 除了以上因素会影响最终结果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个人感官差异”。因为每个人对颜色的感知是有差别的,同一块原料,有的人会认为它很绿,而有的人则会认为它偏蓝,所以,在最后评价阶段,“多参考,取共性”是最为稳妥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