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篆书怎么?
这题我会,我是真会! 先晒图,镇楼神器 一共30字: 老僧已去,法名印善; 清修一生,无牵无挂。 大限来临,身无痛苦; 来世愿为,梵天莲花。 这首诗写的非常隽永典雅,用来刻在印章上在合适不过了,而且这也是我的个人信仰——我信佛,所以这是很合我口味的一枚印材。
话说回来,这枚印的材质是春压石(一种质地像玉的石头),颜色呈黄蜡色,上面有红色纹络分布,似鸡血融入玉石之中,这种红叫做“鸡血红”。 由于这种红色具有流动性,因此这种红又称之为“朱砂血”或“朱砂红”。 这种红色的分布犹如燃烧后的火焰,由此得名“火焰红”。 当然,除了颜色引人注目之外,印面的文字也非常漂亮,字体修长,笔画瘦劲,给人一种清秀的感觉。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待这枚戒指,无论是材质还是工艺都是上乘之作,但是在当时却非常的普通,因为那个年代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制色的技术并且运用得炉火纯青。 简单来说就是人工着色,将不同颜色的颜料填充进雕刻好的模具里,然后压平、打磨,这样一来就形成了颜色均匀的彩印。 但是,如果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可能会褪掉一部分,因此古代人们还研究出了防褪色的工艺——染布。 具体的操作是将染料的液浸透到丝绸里面,然后用丝绸来包裹住要制作的印料,这么做既能保证颜色均匀,同时也达到了防止褪色的效果。
不过虽然颜色均匀了,但是用这种方式制作出来的印章盖出来的效果是没有变化的,每一笔都粗细一致。 因为人的手指力量是有差别的,用相同的力度去掐丝的话,最后成品的线条会有明暗之分。 为解决这一问题,工匠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将一根细细的钢丝插入印章的背面,这样在雕刻的时候就能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力道能均匀地分散到每一个线条上。 您问我这样做是否有科学依据?还真没有……但是这个原理确实能解释为什么这枚印章的字画看起来是一气呵成的,力道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