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怎么反光?
“翡”,从玉的泛称到特指,与“翠”紧密相连。“翠”原指翠鸟,《汉书·东夷传》“山出美玉,名曰翠璋” 颜师古注曰:“翠,鸟名也……今之翠羽,乃此鸟翅中绿色,光采夺目者。”“翠”字单独使用时,也有特指之意。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诺皋记•王昭君》载,南越贡品中有“翠羽帔”。这里的绿羽毛指的就是翠鸟的羽毛。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二十九•木二•檀香》“翠毛”条下注释说:“翠羽,孔雀翎也……”可见,今天的“翠”字和古代的“翠”字是一直用来表示一种绿色的羽毛,这种羽毛属于孔雀类动物。
而“翡”的原意是指赤色、浅红色的玉。现在通常认为的“黄翡”和“红翡”在古代都属于“翡”的范围。唐代李商隐的诗作《无题》其中一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其中的“红拂”就是“红翡”的意思;宋代洪刍(chū)所著《洪氏砚谱》提到“翡色如鸡血而微黑,有芒”指的是今天所说的“黄翡”。
现代汉语词典中“翡”的解释是:(1)青绿色的玉石。(2)紫红色或深蓝色的宝石。 而“翠”字的解释是:(1)青绿色的玉石。(2)青绿色的装饰品。(3)特指翠鸟。(4)形容绿色的。(5)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别称。 我想,可能正是因为“翡”与“翠”的古老含义中都有“绿色”的意思,而且又常被连称为“翡翠”或是“翠翡”,所以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