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翡什么?
“翡”字在现代汉语里,是颜色名词,专指红色,比如血翡、红翡。但在古代,这个字的意思可没这么狭窄,它属于形容神态的形容词。唐代陆龟蒙《赠别少章》:“粉薄添墨浓,晕宽随黛浅;翠翘金珀坠,绡缕芙蓉衫……自怜憔悴客,渐觉香消肌雪黄;唯君拂弦鬓,不使青娥老。”
这里的“翠”“绿”“翠翘”都是形容颜色的,而“霞”“霞绡”则都是形容服饰的。 不过这里有个细节值得注意,陆龟蒙的诗里提到了“翡”,并且这个“翡”显然不是红色的。那么这是不是说明古代的“翡”字有比现在丰富的含义呢?是的,这说明古代的“翡”字和“碧”一样,都可以表示带有绿、蓝色调的颜色——这正好符合“翡”这个词的词源。
关于词源我们就说到这儿。接下来该说说这些带绿色色调的颜色用到了哪些物件上,以及古人对于这些绿色的欣赏。 中国传统色彩学家们把颜色分成了正色和间色两大类,正色又叫“纯色”,间色叫“杂色”。正色包括玄、青、赤、白、黄五种,间色包括绿、褐、蓝、黑四色(还有一说,把红和黄归入正色,绿归入间色)。
这八种颜色被冠以“纯”“杂”之名,是因为它们的色相稳定,可以和其他颜色混合出现。例如黄色就可以和黑色混合,变成灰色。 这八种基本色调,除了黄色相对柔和淡雅之外,其它七种都显得浓重而艳丽,所以在传统的服饰文化中,黄色只适合作为尊贵的象征,而其它六色都被用来做装饰。这一点从汉民族的衣裳款式就能看出来,上衣的下摆一般要做得窄一些,而裤子(裙)的下摆则要做得宽大些。因为上衣下的颜色是正色,要用间色来装饰,而裙子(下装)用的都是正色,所以要显出“繁复”的效果,只能用针脚密集的工来进行缝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