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会卡翡翠什么特征?
这个题目有点宽泛,我理解的“缅卡”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由缅甸政府控制矿区后,将未雕琢的原始玉料运输到中国进行雕刻加工;另一种是特指在缅甸矿山上开采出来的翡翠,运到边境直接销售。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最便宜的原料! 本人没有见过真正的缅卡(因政策原因不能去缅甸,而且目前缅甸对中国开放的都是大型玉石场),所以以下所有图片都是云南及广东等地的小玉场或者作坊里看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
1、色带清晰且整齐: 因为缅甸原石多产于基岩的风化表层,原生状态下的颜色一般都不均匀,常有淡灰绿、淡棕黄等色调混杂在其中。当我们在挑选原料的时候,若看到一块原石的颜色均匀且有条状分布,就要小心是否是人为涂染料所致了。
2、皮壳沙粒细腻: 好的原玉通常都有一层风化的外皮,称为“皮壳”。皮壳上常有许多翻砂(风化形成的细小白点),如果我们发现这些砂粒很粗或是很多“白斑”——即表示质地粗糙、结构不紧凑,这样的原玉通常价值不高。 当然,如果翻砂细而匀,皮壳薄而润泽,那就是上等的原材了。
3、裂纹少: 我们购买原料,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看清楚里面有没有裂纹,特别是有一条大裂贯穿整个玉雕作品的更要小心。 由于缅甸原玉多为岩体边缘的脉状或扁豆状矿体,因此常出现绺裂现象。对于这类有裂纹的原玉要仔细检查,观察它在光线照射下纹路是不是通透,如果是的话,那么该块原玉可能就容易崩漏,造成后期工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