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透光多少?
翡翠的“透”有两种,一种是我们常说的“透明度”,也就是水头,这跟晶体颗粒大小有关;另外一种,就是颜色是否浓郁、均匀,有没有脏色、花斑等。 这里我们只讲一讲影响透明度的因素——种质。
在谈论种质对透明度的影响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影响透明度的一个常见误区。这个误区就是认为“种老的翡翠透明度一定好”。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为决定翡翠透明度的重要因素不是“种老”或者“种新”,而是晶体形态。 如果晶体是纤维状或柱状排列(如豆种),虽然它可能属于老种,但在排列紧密的地方,光线难以渗透进去,看上去就不通透。反之,如果是粒状或浑圆状排列(如糯米种、冰糯种),尽管可能是新种,但光线可以穿透进去,显得晶莹剔透。 所以,不能简单地用“种老”来概括那些质地细腻、结晶颗粒达到细微极弱的翡翠。相反,有些“新种”其实拥有很好的透明度。 那为什么“种新”的翡翠透明度会好呢? 这主要是因为新的翡翠,晶体还没有充分成熟,其中的空隙比较多,所以光线容易进入里面。另外,由于新种的翡翠一般都具有比较好的韧性,所以在加工的过程中,不容易破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内部原有的裂隙,从而使光线能够穿过。
不过,种新并不表示透明度就好。如果内部的杂质较多,或者有灰黑色的雾层,那就算是新种,透明度也不好。 总结一下: 影响翡翠透明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晶体形态,而不是“种老”或者“种新”。 如果想让自己的翡翠看起来更透亮,就需要注意尽量避免选择结构紧密的,而要选择纤维交织或者鳞片排列的。 不过要注意一点,如果想着让自己不透明的翡翠变得更透明,是不能用刀刮或者用火烧的!这样做只会伤害到表皮,让表面变得粗糙,反而更加不透明了。